古代尊師的一種禮儀。陳薦饌酌奠先師。《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鄭玄注:“不言夏,夏從春可知也。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又“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文獻通考·學校考四》:“古者釋奠,或施於山川,或施於廟社,或施於學……凡始立學與天子視學,釋奠於先聖先師,四時則釋奠先師而已。”三國魏齊王正始七年(公元246年)令太常釋奠,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是爲後世行釋奠禮之始。隋制國子寺每歲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師,州縣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舊唐書·禮儀志四》:“[貞觀二十一年,許敬宗等奏]秦、漢釋奠,無文可檢。至於魏氏,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已降,時有親行,而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今請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爲初獻,祝辭稱‘皇帝謹遣’,仍令司業爲亞獻,國子博士爲終獻。其州學,刺史爲初獻,上佐爲亞獻,博士爲終獻。縣學,令爲初獻,丞爲亞獻,博士既無品秩,請主簿及尉通爲終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