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采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采蘋

采蘋

《诗经·召南》篇名。此为写女子出嫁前祭祀祖先的诗。全诗三章,章四句。《礼记·昏义》:“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诗中所描写的就是采集蘋藻用以祭祀的情形,反映了当时的礼俗。

☚ 草虫   甘棠 ☛

《采蘋》

 于以采蘋? 何处采摘绿浮萍?


南涧之滨。南面山麓溪水滨。


于以采藻? 何处采摘绿水藻?


于彼行潦。活水沟啊浅池沼。



于以盛之? 翠萍绿藻用啥装?


维筐及筥。圆的箩啊方的筐。


于以湘之? 鲜萍嫩藻用啥煮?


维锜及釜。无脚锅啊三脚釜。



于以奠之? 祭品萍藻何处放?


宗室牖下。先祖庙堂窗棂旁。


谁其尸之? 敬神祭祖谁担任?


有齐季女。待嫁少女心虔诚。



[注释] ①蘋:浮萍,多年生水草,可食。②藻:生于水底之水草,可食。③行潦(lao):流动的浅水。④筥(ju):盛物竹器。《毛传》:“方曰筐,圆曰筥。”⑤湘:《毛传》:“湘,亨(烹)也。” ⑥锜(qi):有足之釜。⑦奠:放置祭品。⑧宗室:宗庙。⑨尸:主持祭祀。⑩季女:少女。齐(zhai):《玉篇》引《诗》作“齋”。《毛传》:“齐,敬”。



[赏析] 据《礼记·婚义》记载: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进行一次教育,“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召南》中的《采蘋》,就是一首叙写女子采摘蘋藻、祭祀祖先的诗作。诗中具体描述了祭祀前后的种种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俗习尚,揭示了婚前待嫁少女的虔诚心意。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叙述一个女子从南山之麓的溪水旁,到很远的活水沟或是浅池塘,四处采摘浮萍和水藻的情景。蘋藻“托根于水、至洁”(王质《诗总闻》),当时被普遍视为祭祀之食。这个少女为了采摘蘋藻,不怕路远,不畏辛劳,充分表现了她对祖先的一片虔诚之心。次章描写这个女子将采摘的蘋藻用方的筐、圆的箩装回家,并放在锅里加以烹煮的情景。筐装箩盛,可见所采蘋藻之多,锅蒸釜煮以示调制祭品之精心,从而更显现出这个待嫁少女对婚前祭祖一事的无限诚意。末章描绘这个少女将调制好的蘋藻放在宗庙天窗下作为祭品,并亲自向祖先祭祷的情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云:“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旧诗学家据此认为此诗所说“季女”即“季兰”,并断定“此季兰必是当时实有其人”(翁方纲《诗附记》)。而马瑞辰则认为:“季兰盖当时女子之美称,犹云季姜、季姬,非实有所指。”(《毛诗传笺通释》)马说为妥。诗歌的创作无须拘泥事实,诗歌的阅读欣赏亦然。


“季女”是该诗着力歌唱的主人公。根据当时的风尚,可以断定,这个“季女”就是一个婚前待嫁的少女。因此,她采蘋、煮藻、祭祖的行为,就不仅仅表现了她对祖先的虔诚,更表现出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婚后幸福生活的祈祷。诗作的这一意蕴,是通过行动来体现而见之于言外的,因而就更含蓄。


这首诗通篇用“赋”,直陈其事。诗中采用一连串对话形式,连绵起伏,特别是“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吴闿生《诗义会通》)。五组问答,从采蘋、盛之、湘之、奠之,到季女尸之,一一道来,层次井然,有条不紊。作者先用结构相同的句子,不厌其详地铺写采蘋煮藻的经过,是为末句赞美季女的虔诚做准备,这就叫“卒章见其志”。清人毛先舒在评此诗时引戴君恩语云:“前连用五‘于以’字,奔放迅快莫可遏,末忽接‘谁其尸之? 有齐季女’,万壑飞流,突然一注。”又云:“诗本美季女,俗笔定从季女赋起。且叙事絮絮详悉,至点季女,只二语便了,尤奇。”(《诗辩坻》)这些精到的见解,可谓概括了《采蘋》一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诗经》之《采蘋》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采蘋

 〔原文〕
 于以采蘋?
 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
 (蘋、滨,真部。藻、潦,宵部。)
 于以盛之?
 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韩湘作鬺。)
 维锜及釜。
 (筥、釜,鱼部。)
 于以奠之?
 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
 有齐季女。(韩齐作。)
 (下、女,鱼部。)
 〔译文〕
 到什么地方采白蘋?到那南山的涧水边。到什么地方采水藻?到那奔流的水沟。
 什么东西把蘋藻装? 圆形筐方形筐。用什么器皿把它煮?有腿锅儿没腿釜。
 在什么地方祭祀?宗室窗下设祭坛。谁来主持祭祀事?主子家出嫁的那位小姐。
 〔评介〕
 《采蘋》三章,章四句。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历来众说不一。《小序》谓:“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又说:“能循法度则可承先祖,共祭祀也。”又《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清方玉润 《诗经原始》诗题序曰: “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又引郑注《礼·昏义》云:“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公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以上众说,我看有对的一面,诗中女子们采蘋、藻以为祭祀用。但细察此诗本义,应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劳动歌谣。诗中描写一群女子为其主子家小姐出嫁到山涧、水沟采取蘋、藻以奉祭祀的劳动情景。她们劳动非常辛苦,在一问一答的话语中表现出她们心中的不平和牢骚。
 全诗三章,一章写一群女子到山涧,到水沟采蘋、藻以供祭祀。二章写治祭品及所用之器。三章写祭地及主祭之人。诗中连用六个回答句式,反复设问,连绵起伏,古人评之曰:“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

诗词《采蘋》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①于以:在何,在哪儿。蘋:水草名,也叫田字草,可食,古人取供祭祀之用。②藻:即水藻,生水底,可食。行潦:沟中积水,即指水沟。行,水沟;潦,积水。③筐、筥(ju举):都是竹器,筐方形,筥圆形。④湘: 《韩诗》作“”,假借作“湘”,煮。锜(qi其)、釜:都是锅,锜有三只脚,釜没有脚。⑤奠:放置。宗室:即宗庙。牖(you友) :天窗。⑥尸:主持。齐:借为“斋”。斋戒沐浴,以示恭敬。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齐者之省借。”《广雅》:“,好也。”指容貌姣好。季女:少女,指将要出嫁的贵族女儿。
 
 【译文】 什么地方采蘋菜?南山下面溪水边。什么地方采水藻?
 在那清清水沟间。什么东西盛蘋藻?方的竹筐圆的箩。什么东西煮蘋藻?三脚锅和无脚锅。什么地方放蘋藻?宗庙里面天窗下。什么人来做主祭?诚敬美丽的小女娃。
 
 【集评】 宋·朱熹:“(二章)此足以见其循序有常、严儆整饬之意。”(《诗集传》卷一)
 清·姚际恒:“‘谁其尸之’,承‘之’字有力。”(《诗经通论》卷二)
 清·方玉润:“(一、二章)祭品及所采之地,治祭品及所治之器。(三章)祭地及主祭之人。层次井然,有条不紊。”(《诗经原始》卷二)
 清·顾镇:“五‘于以’叠下,而以两语结之,章法绝奇。”(《虞东学诗》卷一)
 清·刘沅:“由采而盛而奠,层次写来,以轻倩之笔出之,便不烦重其词,则所以咏歌故多用叠字。”(《诗经恒解》卷一)
 
 【总】 ,到宗庙祭祀祖宗,表示不忘祖宗恩泽,兼学习有关礼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季兰”,即诗中的“季女”。据此,可知诗为写实。季女要祭祖宗,可就忙坏了一班女奴,她们从置办祭品到整治祭器、设置祭坛,样样包揽。季女不过最后出场,做做样子而已。诗以问答句式贯穿始终,连绵起伏,一气直下,有如滔滔河水,直捣龙门,既再现了女奴们劳动的全过程,也渲染出了一派既忙碌紧张、又轻松喜悦、极富生活气息的气氛,这种气氛,同季女就要出嫁的特定场景正相拍合。

古代民歌《采蘋》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采蘋

 

 于以采蘋? 南涧之滨。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 维筐及筥。于以湘之? 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 有齐季女。


 对这首诗的说法,不尽相同。今人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里说:“这首诗是贵族家里的女奴所作,古代贵族的女儿临出嫁前,要祭祀她家的宗庙,由女奴们给她置办菜蔬类的祭品。这首诗正是叙写女奴们置办祭品的劳动。” 今从此说。
 诗分三章,依次吟咏采蘋采藻以供祭祀之用的事。首章写女奴采蘋采藻的劳动。这章意谓:到什么地方去采蘋?到南山下溪水的水边。到什么地方去采藻? 在那雨水聚积的水沟里。
 二章写采来蘋藻后盛煮的工序。这章意谓:采来蘋藻用什么装它?就用方筐和圆筐。用什么去煮它?就用那有脚的锅和无脚的锅。
 三章写祭祀的活动。意谓:把煮好的蘋藻放在哪里?摆放在宗庙里窗户下。谁来主持祭祀?有斋戒的将要出嫁的少女。
 全诗从采蘋藻,到盛装,到锅煮,而后到摆设在宗庙之中祭祀,叙写了女奴为贵族小姐嫁前祭祀而劳作的全过程,隐含着劳作的艰辛和怨怼情绪,颇有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满。在章法形式上,与 《采蘩》诗基本相同,全诗三章均采用设问作答的手法,前句设问,引起读者注目。后句作答,落到实处,是重点所在,唤起读者深思。
采蘋

采蘋

〔原文〕
于以采蘋?
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
(蘋、滨,真部。藻、潦,宵部。)
于以盛之?
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韩湘作鬺。)
维锜及釜。
(筥、釜,鱼部。)
于以奠之?
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
有齐季女。(韩齐作。)
(下、女,鱼部。)
〔译文〕
到什么地方采白蘋?到那南山的涧水边。到什么地方采水藻?到那奔流的水沟。
什么东西把蘋藻装? 圆形筐方形筐。用什么器皿把它煮?有腿锅儿没腿釜。
在什么地方祭祀?宗室窗下设祭坛。谁来主持祭祀事?主子家出嫁的那位小姐。
〔评介〕
《采蘋》三章,章四句。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历来众说不一。《小序》谓:“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又说:“能循法度则可承先祖,共祭祀也。”又《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清方玉润 《诗经原始》诗题序曰: “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又引郑注《礼·昏义》云:“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公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以上众说,我看有对的一面,诗中女子们采蘋、藻以为祭祀用。但细察此诗本义,应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劳动歌谣。诗中描写一群女子为其主子家小姐出嫁到山涧、水沟采取蘋、藻以奉祭祀的劳动情景。她们劳动非常辛苦,在一问一答的话语中表现出她们心中的不平和牢骚。
全诗三章,一章写一群女子到山涧,到水沟采蘋、藻以供祭祀。二章写治祭品及所用之器。三章写祭地及主祭之人。诗中连用六个回答句式,反复设问,连绵起伏,古人评之曰:“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

☚ 草虫   甘棠 ☛

采蘋

樂章也。《周禮·春官·樂師》: “凡射,王以騶虞爲節; 諸侯以貍首爲節; 大夫以采蘋爲節,士以采蘩爲節。” 鄭玄注:“騶虞、采蘋、采蘩皆樂章名,在 《國風·召南》。惟貍首在 《樂記》。《射義》曰: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蘋,音頻。”

采蘋cǎi píng

〖名词〗
《国风》里的篇名。它是一首咏采蘋来供祭祀用的诗篇(1)。《周郑交质》:《风》有《采蘩》、《采蘋》。——《国风》里选有《采蘩》、《采蘋》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