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采伐迹地小气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采伐迹地小气候caifa jidi xiaoqihoumicroclimate in forest clearcut areas

森林采伐后迹地上近地层的小气候状况。采伐迹地小气候, 对森林的天然更新具有重要意义。采伐迹地小气候变化特征与采伐方式有关。一般可分为小面积的带状采伐和块状采伐以及大面积采伐等, 采伐面积较小的迹地, 受周围森林的影响, 与林内(疏林)气候的差异不大, 采伐面积较大的迹地与林内小气候有显著的差异。
日照和辐射 采伐迹地上的日照时数除随季节和迹地所在的纬度而变化外, 主要受迹地周围林墙的高度、方向和迹地面积等因素影响。林墙愈高, 迹地面积愈小, 日照时数就愈少, 如图所示。夏半年迹地上日照时数, 在距南林墙一倍树高以外的迹地区域内,从北林墙到南林墙日照时数逐渐增加, 南林墙中午前后的日照在全年都有影响, 冬半年从北林墙到南林墙时数逐渐缩短, 这是由林墙的遮蔽作用所引起。太阳辐射随迹地面积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迹地面积愈大,迹地太阳总辐射所受影响愈小。根据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的观测,采伐迹地面积100×1000米2,林墙高度25米, 迹地中央总辐射日总量为空旷地的85%, 漫射辐射为空旷地的78%。当迹地面积缩小为60×60米2,迹地上的总辐射和漫射辐射分别为空旷地的71%和63%。迹地上太阳辐射的组成部分也有显著的变化, 距林墙愈近, 漫射辐射愈弱,愈近向阳林墙,其反射辐射愈强, 使北墙附近的辐照度得以增加, 在中午可使辐照度大于迹地中央。
温度 采伐迹地上温度的变化规律介于密林和疏林之间。据在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观测,2米高处的年平均温度以密林(红松林)内最高(0.9℃),采伐迹地次之 (0.1℃), 疏林 (落叶松) 内最低(-1.3℃)。地表温度变化, 由于森林采伐后地面枯枝落叶层的增厚和含水量的降低, 导热性也随之降低,白天热量积聚在上壤表层,不易向下传递,使迹地上地表温度剧增, 据1963年6月18日在中国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00×1000米2迹地上测得地表最高温度为61℃,而空旷地与林内(密林)分别为43.7℃和34.4℃。夜间迹地土壤表层迅速失热, 下层热量不易向上补充, 采伐迹地上地表温度急剧下降, 其日较差大于林内 (密林) 和空旷地。但当伐区面积较大时, 则接近于空旷地, 伐区面积较小时, 由于林墙的作用, 土壤温度趋近于疏林。
湿度 在采伐迹地上, 空气湿度总是比林内小。据在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观测, 采伐迹地空气相对湿度夜间大于白天, 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最小值出现在中午前后, 水汽压最高出现在7月, 最低出现在1月, 逐月变化显著而有规律。迹地上的绝对湿度全天都高于空旷地而低于林内, 由于迹地上风速和湍流比空旷地小, 较多的水汽得以在迹地停留,同时周围林墙和迹地间的水汽交换将林内湿润的空气带到迹地, 因此, 随着迹地面积增大, 迹地上风速及湍流加强, 空气湿度也就愈小。
风速 由于林墙的影响, 采伐迹地上风速的变化主要决定于伐区的面积, 据在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观测资料, 当红松林内最大风速为1.1米/秒时, 带距为100米的伐区中心风速为2.0米/秒, 330米伐区中心为3.9米/秒。由此看出, 伐区面积愈大,风速愈接近于空旷地, 反之伐区面积愈小, 则愈趋近于林内的风速。


水平地段不同宽度迹地上日照(可照时间)的时空变化图

(中国黑龙江省 带岭)


(a)1、2、3、4、5、6、7分别距北林墙为25、50、100、150、250米处的日照变化
(b)1、2、3、4、5分别距北林墙为10、25、50、75、90米处的日照变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