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醒世姻缘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长篇小说。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谓作者为蒲松龄。一百回。前二十二回为前世姻缘,写晁源射死一只仙狐,又娶妓女珍哥为妾,致嫡妻计氏投缳而死;二十三回以后为今世姻缘,写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计氏、珍哥又分别托身为其妻妾婢女,各自冤仇相报,后经高僧点明因果,狄诵《金刚经》万遍,才解除宿孽。作品主旨在于宣扬解冤释恨,只有倚仗佛法,表现了浓厚因果迷信思想。但作品描写范围广阔,部分情节客观上暴露了现实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地主官吏的残暴阴险。语言流利酣畅,诙谐幽默。有乾隆间刻本和光绪二十年上海书局排印本等。近有1980年齐鲁书社本和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黄肃秋校注本。 ☚ 金瓶梅词话 吴江雪 ☛ 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叙一个两世姻缘冤冤相报的故事。明朝正统年间,山东武城县有个秀才晁思孝,教书为生。膝下一子晁源,娇生惯养,生成一个飞扬跋扈的性子。晁思孝挨得岁贡,家境渐丰裕,便为儿子娶同里处士之女计氏为妻,然后上京廷试。恰值他的老师署理礼部,照应赴吏部考选,高高取中一名知县,掣签选得天下第一个美缺华亭县。人人艳羡趋奉,有投做家人的,有献田产做管家的,有情愿借钱给他的……。晁思孝来者不拒,不十日,一家暴发; 不上一月,把儿子晁源宠得如做了国王的驸马一般。晁源便“贵易交,富易妻”,把向来看作天香国色有七八分惧怕的计氏嫌憎起来,非打即骂,百般虐待。先后收用一个丫头,买一小妾,都厌绝了,然后迷上了一个扮正旦的小珍哥,八百两银子买到家里,做了计氏的对头。 晁源携珍哥出猎于雍山之下,山洞内一个年久的牝狐,有迷恋晁源之心,见晁源带妓打围,便化为一个绝美娇娃来引逗晁源,不料为鹰犬惊吓,现了本相,奔晁源马下躲逃,指望庇命,却被晁源一箭射死,剥皮做了褥子,结下了冤仇。从此狐精之魂时来报复,只因晁源母亲在庄上佛龛中供了一部《金刚经》,狐精不敢入庄相害,只在庄外伺机惩治晁源。晁源公公的阴魂托梦,指示孙子携了《金刚经》去投父亲任上避祸。晁源信从,带珍哥上路。 晁源来到华亭,不久父亲交通权阉王振做了通州知州,晁源也捐纳成监生。不料王振挟英宗征瓦剌,反招致京师危急,晁思孝欲弃官逃归未遂。晁源却扔下爹娘,卷了细软,带珍哥先回了武城。珍哥私通奴仆,为了做晁源的正妻,反诬计氏养汉,唆同晁源逼计氏自缢而死。计家告发,晁源被革监生,与珍哥都受了杖刑入监。晁源密使家人上下打点出狱,珍哥被判绞刑监押待决。晁源买通狱吏,时入监寻乐,为珍哥在狱中盖福堂,开寿筵。不久接父亲来书,晁源只得别了珍哥赴父亲任上去。 此时王振已败,朝廷严命捉拿党羽。有逃犯梁生、胡旦,因于晁思孝有过好处,来通州依晁思孝避难。晁源到了通州,变法儿把这二人逼走。幸而晁夫人仁厚,给二人入香岩寺剃度为僧,梁生法名片云,胡旦法名无翳,二人感激不尽。晁源帮父亲聚敛钱财,为上官所参。晁思孝被革职还乡,居家收用丫头春莺。新婚之后,晁思孝偶感风寒而亡。晁源葬过父亲及计氏,去雍山庄上收粮,恋上了皮匠小鸦儿的妻子唐氏,与之私通,被狐精领着小鸦儿杀死。而春莺已怀孕,僧片云感晁夫人恩德,发愿投抬做了晁家的儿子晁梁。晁夫人广行善事,抚孤延宗。 当晁夫人在武城抚孤行善之时,晁源已托生山东绣江明水镇富户狄员外家为子名希陈; 狐精托生寓居明水的薛教授家为女儿素姐; 计氏托梦晁夫人延僧念经超度后,托生北京银匠童七家为女名寄姐; 珍哥从狱中逃出后数年被捕处死,托生北京一名皂隶韩芦家为女名珍珠。这狄、薛两家同里而居,相交至厚,通家往来甚勤,只有薛家素姐见了狄希陈就要生起气来。然而两家的父母却为他们定了婚,素姐道: “再没有别的话说,只是看我报仇便了!” 过门前夕,素姐睡梦中被恶鬼换了心。新婚之夜,素姐不让狄希陈进房。两个月中,便由打骂丈夫而至于忤逆公婆,狄希陈只是逆来顺受。不久狄希陈纳了准贡,进京入国子监读书,寓居童七家中,得便与寄姐取乐。等期满回家,狄婆子和薛教授早被素姐气成了风瘫,不久先后去世。薛素姐气焰更盛,接连将狄希陈监禁、椎打,折磨无所不至。值成化帝登基改元,二千里内监生俱要行文到监,狄希陈又离家赴京。 在京娶了寄姐,买婢珍珠。不料寄姐见了珍珠就如见了仇人一般,恨不能吞她到肚里去,非打即骂,将小珍珠逼得上吊而死,报了前世的冤仇。寄姐也因此吃官司,狄希陈赔了许多银子才算完事。 狄希陈花三千银子买了一个中书的官职,不想第一天就误了上朝,降调外用成都府经历。狄希陈赚薛素姐留在家中,却暗暗带了寄姐赴任,一路上又受了寄姐许多的恶气和体罚。素姐不久发觉上当,带了家人追赶,途中家人裹资而逃,素姐吃尽苦头,丧气而归。薛素姐在家鞭长莫及,乃诬告狄希陈造反,欲借官府之力将他提取回籍,却被县令识破,受了刑罚。素姐坐吃山空,渐渐无以为生,便又赴成都寻夫。到了衙门,狄希陈闻讯吓得发昏,救活后又被素姐鞭笞。然而有寄姐做了对头,,薛素姐也只能伺机报复。一日得手,将狄希陈关在房中打了六百棒椎,几乎丧命;又一日将一熨斗炭火浇入狄希陈衣领之中,将希陈的脊梁烧得糊焦稀烂,不能理事。太守闻讯,欲与狄希陈断离了素姐,狄希陈不敢而且不忍,素姐也假意乞怜,太守只得作罢。但狄希陈因此得了一个“不能齐家”,“旷废官职” 的考语,官运转晦,只好致仕回籍。 此际武城晁夫人已享高寿,死后登仙。晁梁娶妻生子延宗,三年孝满,受了前世师兄胡无翳的点化,说破因果,便与妻筑庵修行,随胡无翳游通州香岩寺,葬了自己的前身,后来又替胡无翳主持寺院。胡无翳则遍游名山,在峨嵋山遇到性空长老,方知自己与梁片云本是地藏王菩萨的两个司香童子犯戒谪凡。胡无翳回到香岩寺时,正遇狄希陈来游,与晁梁三人叙说来由,俱知 “本是一源,异了支派”。后来狄希陈被素姐一箭射伤,几乎致死,经胡无翳救活,又为之建醮,使狄希陈梦游地府,亲听宣王说破诸人一切因果。狄希陈乃虔心持戒,诵《金刚经》一万卷,方冤除恨解。素姐病卒,寄姐扶正做了正夫人,狄希陈寿至八十七岁善终。 这是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它在许多方面竟可以说是杰作,“五四”时期天才而早逝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和他的夫人陆小曼,曾 “一连几天,……眼看肿,肚子笑痛,”以为“书是真妙,逢人便夸” (徐志摩《醒世姻缘传序》,上海古籍版附录),也就可见这部书是如何地值得一读了。 《醒世姻缘传》最可使人注意的是它的题材。此书与《金瓶梅》虽都是写婚姻家庭,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大的。《金瓶梅》写西门庆娶了若干个老婆,他便是这一群妻妾的总管,妻妾间一切的争风吃醋,都不过是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秩序不曾有半点动摇;《醒世姻缘传》则恰恰相反,它写狄希陈在妻子面前根本做不成人: 但是,爹娘救助的结果是素姐放一把火要把他和他的爹娘一块烧死。这是第一个回合。从此薛素姐成了狄家的山大王,公公婆婆奈何不得,狄希陈更威风扫地成了阶下囚。后来狄希陈瞒着素姐娶了寄姐为妾,也仍然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全书最后的结局虽然是佛法帮助狄希陈立定了脚跟,但改变不了全书夫妻纲常崩溃的局面。第九十一回写得明白: 狄希陈字友苏,名字取义于宋代苏东坡和他怕老婆的朋友陈季常,但真正促使作者写作是这样一个怕老婆男人故事的,却是上引这段文字所写的现实生活。这一部小说的出现可以说明 《金瓶梅》之后明末封建家庭的状况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以致于西周生再不能象笑笑生那样安心地在“夫为妻纲”的题目下做文章了。 这一种阳消阴长,丈夫受制于妻妾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 作者的解释和情节的设计是“大冤大仇,势不能报; 今世皆配为夫妻。”“做了他的妻妾,才好下手报仇,叫他没处逃没处躲,……风流活受,这仇才报得茁实!”这真是绝世的妙文。然而从作者实际的描写看,薛素姐对狄希陈所施的一切阃刑几乎都出于现实的原因。让我们来听听素姐的怨辞: 素姐这番刨根搜底,使狄婆子听了只能“啯啯儿的咽气”,狄希陈就更不用提了。如果作者不是出于封建的偏见把这看作“悍妒妇怙恶乖伦”,那么,他还有什么必要另外去寻一个因果报应的解释呢? 这样的丈夫和公婆还不正需要一个素姐教训教训吗? 我们会觉得素姐的辞令有些不雅,但不觉得她有半点没道理,骂得痛快淋漓也许正是她的好处。“唯有这惧内的道理到处无异”,并非因为内人特别地“怙恶”,而是这些由于封建末世的郎君们一天天堕落,尽在外做那情亏理缺的窝囊事,让人“看拉不上”,这样一种眼光就不是先前的《金瓶梅》中所有的了。如果作一个简单的纵向比较,那么可以说《金瓶梅》中是男人骂女人,《醒世姻缘传》中是女人骂男人,后来的《红楼梦》中则是男人骂男人——贾宝玉说:“我……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醒世姻缘传》就处在写礼教和写反礼教的过渡阶段上。如果再作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那么可以举出《二刻拍案惊奇》 中 《满少卿饥附饱扬 焦文姬生仇死报》 的议论: 这就是出现薛素姐这一形象和作者所谓 “恶姻缘” 的时代心理,在夫权专制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妇女们不平则鸣,要求商品交换般对等的夫妻关系,由此引起封建家庭、社会秩序的动荡。这是《醒世姻缘传》透露的重要的时代信息了,是它题材内容的最大特色。 然而这一特色只是“文变染乎世情” ( 《文心雕龙·时序》) 的结果。西周生正如他这一化名所示,是一位封建纲常的卫道士,在婚姻问题上他信奉 “夫婿叫是夫主,就合凡人仰仗天的一般,是做女人的终身倚靠”。他醒世的目的就是要维护 “夫为妻纲”的礼教。所以他写了狄希陈的许多情缺理亏的短处,事实上已构成素姐施悍的理由,却并不予以承认,还要归到前世的冤仇; 而对素姐的一切都不予理解和宽恕,视为恶鬼换心、狐精报冤的所为。这一种顽固的偏见,使他固然不满于怕老婆的男人,但是更不能容忍“管管儿”丈夫的妇女。所以书中除素姐之外,没有正面评论狄希陈过错的人,千错万错,大家都能容忍同情他,唯一的理由就是狄希陈是男人,丈夫; 薛素姐即使有理,也还是要遭到相妗子等人的殴打,甚至不惜靠了佛家的法力去惩训她,以扶持儒家的纲常。这使小说整体的构思堕入因果报应,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恶趣。至于与晁源恶报相平行相对应的晁夫人善报的内容,更是虚伪陈腐的封建糟粕。 《醒世姻缘传》两世姻缘中心题材的周围是明末官场黑暗、社会风俗浇薄和民生困苦的画面。在描写官场和社会风俗方面,作者是一位愤世嫉俗的天才。他写晁思孝走后门得了华亭县的知县,“不十日之内,家人有了数十名,银子有数千两”; 再以两千两银子走大太监王振的后门,升了通州的知州,“至少算来将两年,也不下二十万银子”(一处说“三载赃私十万多”),真是有官就发财,发财就升官,升官更发财。然而晁源仍不满意,“恨不得晁老儿活一万岁,做九千九百九十年官,把那山东的泰山都变成挣的银子,移到他住的房内方好。”他父子就只认得钱,也先的队伍进犯,为朝廷守土的知州晁思孝就要“弃官逃回罢了”。晁源却想着留他父亲在通州城做“孤注”,“万一没事”,继续“赚钱给他使”,自己却跑回家去,“走在高岸上观望”。在金钱的冲击下,这些官僚士绅臣忠子孝的观念已荡然无存,更不必说朋友相交的义气。晁源为了图财不惜出卖于他家有恩的梁生、胡旦,他的人生哲学是“该受人掐把的去处,咱就受人掐把; 人该受咱掐把的去处,咱就要掐把人个够; 该用着念佛的去处,咱就烧那香,迟了谁来?”全不顾“那天理合那良心”。王振收了晁思孝派人送的银子,却不受他拜认干父,说:“那认儿子的话,别要理他。我要这混账儿子做什么?”都是只认钱的。有了钱可以买官,可以逢凶化吉,“天大的官司倒将来,使那磨大的银子罨将去”。所以为了钱,族人要哄抢晁家的财产,素姐要阉割公公,三姑六婆要装神弄鬼,银匠掺假,裁缝赚布……,由官场而社会,“那些刻薄没良心的事体渐渐行将开去,习染成风,惯行成性,那还是旧日的本分明水。”作者对此似乎是看透了,他感慨地说:“这靠山第一是财,第二才数着势。就是势也脱不过财去结纳,若没了财,这势也是不中用的东西。”然而无可奈何,作者救世的办法仍旧是一个因果报应,如他自己承认的那种 “村见识”。 这样一个官僚统治阶级是与人民尖锐对立的,第十回写武城县尹对证人高氏说: “一个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第十八回写晁思孝罢官后最难忘怀的就是 “上了公座,说声打,人就躺在地下; 说声罚,人就照数送将入来。”即使有个别的官吏同情民瘼,欲解民于倒悬,无奈这一个阶级总不能发半点善心,第三十一回写绣江县灾民饥民相食,“县大夫沿门持钵,守钱虏闭户封财” 的情况就是如此。风俗败坏,人性沦丧,第八十回写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被卖给寄姐做婢,她的母亲说:“你一岁给我一两五钱银子”,寄姐还嗔道:“你汗鳖了,说这们些!”而小珍珠被卖身之后受折磨而死,他的父亲还以尸首作为向狄希陈勒索钱财的把柄。包括狄员外夫妇和薛教授夫妇的气郁成疾而死,晁源与唐氏的被杀,乃至珍哥的害人害已等等,这一幕幕悲剧,虽然有的有当事人的责任,但根本上都是由那个黑暗污秽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是由封建制度造成的。第十二回褚推官看了武城县聚敛不下万金的发落票后说:“这等一个强盗的地方,怎得那百姓不彻骨穷去,地方不盗贼蜂起哩!” 已是很深刻明白的认识,然后作者又往前走了一步,重新堕入天命论和因果报应的泥淖。他是描绘生活现象的巨匠,却是认识生活本质的冬烘。 《醒世姻缘传》天才的描写与平庸的思想的矛盾同样表现在艺术的形式上。它以因果报应结构全书,前二十二四回写武城晁家,是“因”,实际是全书一个长长的序篇; 二十三回以后,写绣江狄家为主,武城晁家为辅,结于胡无翳点化晁梁、狄希陈,狄希陈梦游地府,明了报应,是“果”,也是全书的主体。这因果报应又分为两面,一是晁夫人善有善报,二是晁源恶有恶报,以后者为主。两面的因果报应同时起于晁家,在两地两家平行发展,最后由从晁家逃出皈依佛门成了高僧的胡无翳在香岩寺关合这两地两家的不同果报。全书情节呈合——分——合的布局,两极对此,主次分明,又前后照应。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晃源与狄希陈,狐精与素姐、计氏与寄姐、珍哥与小珍珠,实际上都各是一个人,他们两世的命运、相互的冤报也都一饮一啄,丝毫不爽。例如晁源、狄希陈与狐精——素姐间的报施,狐精领小鸦儿杀晁源是现世报,报杀身之仇;狐精托生为素姐折磨狄希陈是来世报,报剥皮做褥之仇;前世晁源射狐精一箭,今世素姐还射狄希陈一箭,都是精心的安排。又如狐精——素姐两世的性格——怕鹞鹰、饮烧酒吃鸡蛋、时动情欲等,都统一于狐的习性,也是细密的布置。所以,作为佛教因果报应的教化小说,它的结构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旧时迷信因果报应的读者绝不会说它的布局有什么不好。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作者是一位编织故事的天才,在利用因果报应处理题材方面,他的手腕是古代小说家中最高明的。可惜他处理的是一个现实生活的题材,而不是《西游记》一类传统的神魔题材,所以,不能同样地得到今日批评家的谅解。其实我们读古代的小说,并不单纯是为了寻求什么进步的思想,考察一下西周生如何在一个平庸的思维模式中奋施文学的才华,他的才华又如何被平庸的思想限制,在本来可以写得极自然妥贴的地方造成扭曲或疏忽,也是可以有启发的。 《醒世姻缘传》的艺术成就集中表现于人物的塑造和生活场景和情节、细节的描绘。 它描写了各个阶层各色各样众多的人物形象, 无论官僚 、 商贾医算、匠作短工、僧丐妓尼,三教九流,无不跃然纸上。尤以妇女形象刻划最多也最成功。薛素姐可以说是古代所谓悍妇的典型,是前此长篇小说中未有的。相应的狄希陈也是小说史上少有的怕老婆男人的个性。狄、薛二人与《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潘金莲有闲闲遥对之妙,可能是西周生有意的创造。作者的才能为因果报应的思想所限,未能很好地把握显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但在突出人物稳定的基本性格方面却穷形尽相,声情毕露,例如第一回射猎写珍哥的淫纵恣肆: 用笔是如此地泼辣酣畅。他又善于调侃,如第九十七回写狄希陈读词“隔墙送过秋千影”一段文字: 这段描写,我们读到一半也许就要笑了,然而作者不管,摇笔一直写下去,直到把狄希陈的愚蠢画到纤毫不遗。他是一个趣剧的天才,“永远是一种高妙的冷隽,任凭笔下写得如何活跃,如何热闹,他自己永远保持了一个客观的距离,仿佛在微笑的说: ‘这算是人,这算是人生!’” (徐志摩《醒世姻缘传序》) 《醒世姻缘传》的生活场景富于变化,常常有大幅度的转换,从京师院落到外省村店,从官府衙门到闺阁秘室,从寺院禅榻到航船卧仓……,作者对一切场景都似无比的熟悉,而摹写细腻逼真,风趣自如地为故事的进展点染通幽之径。例如第八十七回 “童寄姐撒泼投河,权奶奶争风吃醋”的故事,显然得力于行船的环境和气氛; 第九十七回“狄经历惹火烧身”的故事则与经历衙门的狭隘有关: 然后是打秋千引起吴推官的嘲讽,周相公的议论,拆秋千架的争斗……,一直到素姐火烧狄希陈,都是由素姐在“这促织匣子般的去处,没处行动”引起和推动,把环境、人物、情节的描写结合得如此密切,是古代小说艺术的一大进步。 《醒世姻缘传》情节曲折,往往一波三折,腾挪跌荡。例如第四十五回写狄希陈、薛素姐新婚: 第一夜,狄希陈被关在新房门外; 第二夜,狄希陈依了薛三省娘子的计策,早早坐新房中不出,却又被素姐赚出,关在门外; 第三夜才乘了素姐酒醉宿在房中,真有点“三顾” (《三国演义》)、三打 (《水浒传》)、“三调”(《西游记》)的趣味,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细节描写精妙传神,如第四十五回写薛三槐娘子叫素姐起床开门: 这如《水浒》写林冲打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一般,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写狄希陈“仗着他娘的力量,还待要喝门”,更是诛心之笔。到至此书运用山东方言的圆熟自如,酣畅淋漓,已是可以从上引许多的文字中看出的了。此外,《醒世姻缘传》有些故事情节借鉴了前人的创作或有事实的根据,而此书也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有人论及,不再赘述。 然而《醒世姻缘传》叙述与描写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色情的成分,过度夸张的倾向等等。薛素姐打猴子的描写与全书情节基本写实的风格显然是不相谐和的。这些连同前已论及的思想艺术方面其他种种不足,都是令人遗憾的。但这只是提醒了读者注意,《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古代的并非完美的艺术作品而已,它的成就却可使人觉得徐志摩所作“我们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醒世姻缘传·序》) 的评价并无太多的夸张。 《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
明末清初长篇世情小说。100回,共百万字。署名西周生。近人认为此书笔法与《聊斋》相同,且又采用山东方言。因此西周生即为蒲松龄。但仅是推论而已,并无确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黄肃秋校注本。 《醒世姻缘传》演述一个两世姻缘、托生报应的故事。前23回写前世,后面章节则叙再世,前后分为截然不同两个故事。书中主人公晁源为一官宦之家的恶少。他纵容原为娼妓的小妾的珍哥虐待妻子,致使妻子自缢身亡。平时又倚仗其父权势无恶不做,鱼内乡邻。至此前世部分结束。其后是讲今世姻缘。晁源托变为狄希陈,晁源之妻转变为晁源之妾名唤童寄姐。而小珍哥则变为晁家奴婢,晁源的正妻由狐狸转化。此时的狄希陈一扫前世的淫威。受尽妻子的虐待,打骂,苦不堪言。原小珍哥的化身女婢则被童寄姐迫害致死。因果轮回、冤冤相报是全书的主旨所在。作者憎恶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但其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却是消极有害的。 《醒世姻缘传》语言完全采用山东方言,地方色彩浓郁,文笔汪洋恣肆,通晓流畅,人物刻画逼真。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部比较出色的描写世情的白话小说。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明末清初长篇小说西周生辑著。一说作者为蒲松龄,或说为丁耀亢。共一百回。叙狄希陈两世恶姻缘的果报,宣扬“大怨大仇,势不能报,今日皆配为夫妻”;如要解冤释恨,只有依仗佛法,忏罪消灾。有较浓厚的迷信思想。但其笔触所至,范围相当广阔。不少章节对于明代世事的黑暗污秽真相及地主官吏的残暴阴险嘴脸,也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小说通过家庭生活(包括人际关系)的描写,以小见大,来揭示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呈现出“世情小说”的鲜明特点,明显地刻下了受到《金瓶梅词话》影响的痕迹。第三回中,珍哥说: “这可是西门庆家潘金莲说的‘三条腿的蟾希罕,两条腿的骚𣭈老婆要千取万”,直接点明了两书间的师承关系,因为在《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没有说过这话。又,第三十八回提到“步戏”,亦和《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中的“杂耍步戏”的说法相合;小说第七十九回回目《希陈误认武陵源,寄姐大闹葡萄架》,和《金瓶梅词话》的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金瓶梅词话》中有西门庆、吴月娘服用方药的情节,这在本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徐朔方撰有《<金瓶梅词话><与醒世姻缘传>》一文,对此有较具体的论述,可供参看。 ☚ 禅真逸史 玉娇梨 ☛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一百回。现存最早的同治庚午刻本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引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但作者是否即蒲松龄,尚无定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提此书。今人路大荒、黄肃秋、金性尧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明末章丘人著,书叙一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历史背景自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以后。二十二回前叙前世姻缘:武城县官僚地主之子晁源,曾射死一只仙狐。又娶娼妓珍哥为妾,纵妾虐妻,致妻计氏自缢而死。二十三回后,叙今世姻缘,地点移至绣江县明水镇。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狄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狄妾童寄姐,珍哥托生为妾婢珍珠。结果珍珠为寄姐逼死,狄希陈备受素姐、寄姐虐待。素姐的酷虐尤甚,棒打、针刺、火烧,无所不用其极。后经高僧点明因果。狄希陈诵万遍《金刚经》方解除宿孽。以一个家庭为中心,暴露黑暗现实,反映广阔社会生活。全书用山东方言写成,语言流畅生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然书中充满因果报应思想。有乾隆年间刻本、同治九年(1870)重刻本、光绪二十二年(1894)上海书局排印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黄肃秋校注本(后附徐志摩、胡适等人作者考证十篇可参考)。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xingshi yinyuan zhuan清代小说。一名《恶姻缘》。“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共100回。有人认为西周生即蒲松龄。 ☚ 石点头 三言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Xingshiyinyuanzhuan原名《恶姻缘》,共一百回,题“西周生辑著、然藜子校定。”全书以两世姻缘为线索, 描写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到宪宗成化年间,山东武城县官僚地主之子晁源依仗父势,横行不法。他射死一只仙狐,并怂恿妾珍哥虐待妻子,迫使妻计氏上吊身亡。晁源亦因奸占唐鸦儿的妻子被人杀死。后晁源转生为绣江县明水镇的狄希陈,仙狐则转生为薛素姐。狄薛两家世相交好,约为婚姻。然婚成之后,薛素姐剽悍泼妒,对狄希陈监禁棒打,针刺火烧,无所不用其极,以此报复前世怨仇。后狄希陈又在北京娶了计氏托生的童寄姐为妾, 妻妾二人联合虐待狄希陈。狄度日如年,在高僧的指点之下,方才明白前缘,结果以诵 《金刚经》一万遍, 解除宿孽, 得到善终。 ☚ 杨家府演义 古文观止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清代小说。署名西周生著。它是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以婚姻关系为暴露对象的人情小说。全书100回。全书头22回为前世姻缘,写山东武城县官僚地主家少爷晁源射死一只仙狐,又娶妓女珍哥为妾,怂恿其妾虐待妻子,以至他的妻子计氏上吊自杀。第23回后写今世姻缘,写晁源因奸占唐鸭儿的妻子被杀,托生为绣江县明水镇的狄希陈。仙狐托生为他的妻子薛素姐,因而对狄希陈百般虐待,以借报仇; 后来狄希陈在北京又娶了计氏所托生的童寄姐为妾,也很悍泼,狄在妻妾的联合虐待下度日如年; 珍哥托生为寄姐的婢女珍珠。珍珠受童寄姐的虐待被迫自杀偿还前世宿债。故事最后写由于高僧的指点,狄希陈诵读 《金刚经》1万卷,终于解除灾祸冤仇。《醒世姻缘传》是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在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上抛开才子佳人俗套的小说。它以现实主义的笔墨,通过对家庭夫妻关系的解剖,严肃尖锐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晚期家庭婚姻中纲常不振的反常现象,反映了封建社会趋向解体时传统的儒家礼教已经失去维系人心的力量。《醒世姻缘传》广泛组织社会生活中种种奇闻轶事,上自朝廷,下至市井,描写了达官太监、劣绅恶少、赌徒讼棍、懦夫泼妇各类人物的形象。作者对世情的观察极细致深入,对于封建社会各种黑暗和腐败现象暴露得相当广泛和深刻,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有着相当高的认识意义。这部小说在思想上的缺点就是宣扬和维护封建道德,大肆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观点,使全书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在艺术上,这部小说用方言土语写成,语言流畅活泼,幽默诙谐,人物性格的描写也形象鲜活。缺点是部分人物性格描写,特别是泼妇性格的描写有时让人感到过分夸张而不真实。 ☚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 醒世姻缘传长篇小说。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谓作者为蒲松龄。一百回。叙狄希陈两世恶姻缘的果报:晁源射死一只仙狐;又怂恿其妾珍哥虐待其妻计氏,致计氏自缢身死;后世晁源因奸被杀,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狄妻薛素姐,对狄百般虐待;狄又娶计氏托生的童寄姐为妾,也对狄肆意欺凌;珍哥则托生为寄姐的婢女珍珠,终为寄姐逼迫自杀。书中宣扬“大怨大仇,势不能报,今日皆配为夫妻”,只有皈佛忏罪方可消灾的迷信思想。但描写颇广阔生动。有齐鲁书社1980年本。 醒世姻缘传一百回。题“西周生辑著”。胡适和孙楷第认为作者是蒲松龄(详见《聊斋志异》),路大荒、王守义等考证认为作者不是蒲松龄。成书年代也有明末、明清之际、清初等各种推断,均待进一步研究确证。该书是描写家庭婚姻问题的长篇小说,又名《恶姻缘》,主要叙述了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前二十二回写晁源纵妾珍哥逼死妻子计氏,又射死一只仙狐,种下冤仇;二十三回之后,晁源转生为狄希陈,仙狐转生为狄妻薛素姐,计氏转生为狄妾童寄姐,珍哥转生为妾婢珍珠。妻妾因前世宿冤,逼死珍珠,又百般折磨虐待狄希陈。后经高僧点明因果,狄希陈诵 《金刚经》万遍,方消解冤孽。该书的因果报应情节是明显的缺陷,但也曲折反映了封建时代普遍的婚姻家庭问题,某些细节上有一定的深刻之处。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比较广泛,对封建制度的黑暗有一定暴露。作为写世态人情的小说,该书处在 《金瓶梅》和 《红楼梦》之间,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看,有一定地位,具有研究参考价值。除荒诞的迷信果报情节之外,该书也杂有不少庸俗的色情描写,殊不足取。有周绍良藏原刊本,无刊刻年代,王守义认为属顺治年间所刻,是最早刊本。另有同德堂刊本,同治庚午 (1870)刊本,怀德堂刊本。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校点排印本,少数文字有删节。1988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影印本。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清初长篇小说。清西周生撰。学者多以为系蒲松龄所作。全书共100回,长达百万字。前22回前世姻缘,写武城县官绅晁孝思之子晁源田猎射死狐仙,又娶娼妓珍哥为妾,逼死妻子计氏,后晁源也因通奸被人所杀。后78回为今世姻缘,写晁源转世为明水镇富户狄宾梁之子狄希陈,狐仙托生为薛教授之女薛素姐,嫁狄希陈为妻,计氏转世为狄希陈妾童寄姐。狄希陈受尽妻妾虐待,后经高僧指点,诵《金刚经》百遍才使夙冤得解。小说的基本情节与《聊斋志异·江城》,俚曲《禳妬咒》十分相似,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它是一部描写婚姻与家庭问题的小说,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伦关系的丑恶与混乱,讥讽了政治腐败与世风人情的恶劣。它纯以山东方言写成,流利生动,诙谐幽默,刻画人物,描摹世态也都唯妙唯肖。但有时过于刻薄,行文也有芜杂粗率之嫌。 ☚ 潮音 鹦鹉赋 ☛ 《醒世姻缘传》xing shi yin yuan zhuanMarriage Destines to Awaken the World→西周生 (Xi Zhoushe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