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醍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醍醐dī hú

奶酪之精品,也代指美酒。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醍醐tí hú

❶指美酒。白居易《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❷比喻精深粹美。卢纶《送静居法师》:薝蔔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羊士谔《郡斋读经》: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醍醐tí hú

佛教比喻佛性、智慧。《涅槃经》卷十四: “言醍醐者喻于佛性。”
(例)
❶噫! 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三十一·394·)
❷认根源,脱本壳。访长生,须把捉。要时时明见,醍醐斟酌。(六十五·828·)

醍醐

❶乳酪名。制乳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加油者为醍醐。味甘美。可入药。《涅槃经·圣行品》云:“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唐顾况《行路难》:“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醍醐浇灌头顶,指令人非常舒适之意。
❷美酒名。白居易《将归一绝》:“更怜家酿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醍醐

醍醐tíhú

━━ 喻美酒。唐·白居易《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 樽俎   鲸吸 ☛

醍醐tíhú

原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用来比喻最高的佛法。

醍醐

酥酪上凝聚的油。佛教用以喻佛性。《涅槃经》一四:“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密,从般若波罗密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

醍醐tí hú

最精纯的酥酪。
❶比喻人品的粹美。《新唐书·穆宁传》:“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云。”
❷比喻能消除烦恼的智慧。唐·白居易《和梦游春》:“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灯烧。”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乳製品 > 醍醐
醍醐  tíhú

亦稱“小刀圭”。最精純的酥酪。作酪時,酪上凝結物爲酥,酥上之浮脂爲醍醐。佛家用以比喻最上乘的正法或妙趣。味甘美,可入藥。宋·陶穀《清異録》卷二:“《高麗博學記》云:‘醍醐名小刀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醍醐》:“宗奭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爲酥,酥上如油者爲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弘景曰:‘佛書稱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統稱 > 醍醐
醍醐  tíhú

指美酒。唐·白居易《將歸一絶》詩:“更憐家醖迎春熟,一甕醍醐待我歸。”又《變法》詩:“唯是改張官酒法,漸從濁水作醍醐。”

醍醐

(-hú)❶ 精制的奶酪。《本草纲目·兽部·醍醐》:“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
❷ 佛教以醍醐比喻最高佛法。杜甫《大云寺赞公房》:“~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醍醐

喻指人品的粹美。原意最精纯的酥酪。《新唐书·穆宁传》:“兄弟皆和粹,世以珍珠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原为‘醍醐’;赏为‘乳腐’云。”

字数:83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粹厚   蕴璞 ☛

酒(酒兵;酒浆;酒军;酒醪;酒醴;汗酒;米~;啤~;果~;黄~;素~;烧~;鲁~) 酉(三酉) 酏 酿(酿酝;春~;家~) 醠 曲(曲酒;曲米;曲君;曲生;曲蘖;大曲;糟曲;曲道士;曲先生;曲米春;曲居土;曲秀才) 麴(麴生;麴君;麴酒;麴道士;麴先生;麴秀才) 蚁(蚁酒;蚁尊;春~;游蚁;玉蚁;浮蚁;香蚁;绿蚁;杂蚁;冰蚁;玉蚁;雪蚁) 饮 露(花露;璚露) 杯(杯中物;杯中之物;杯中绿蚁) 甕(甕醅) 篘 爵 酌(清酌;薄~) 醯 篘 阿吉 圣人 甜娘玉泉 玉尊 玉斝 玉觞 玉蛆 玉泉 红友 甘液 云液 云觥 云腴 春物 春酎 春盎 春瓮 春旆 杜康 黄娇 黄流 黄汤 烂肠 醉泥 春泥 狂水 狂药 甘波 金波 金蕉 美禄 天禄(天禄大夫) 雪乳 雪香 绿酃 桑落 屠苏 索郎 真珠 醍盎 醍醐 鹤觞 雷觞 魔浆 酪浆 糟浆 觞醳 浮蛆 清英 升斗 琥珀(琥珀酒) 琼腴 君子觞 壶中觞 壶中物 尊中物 忘忧物 忘忧君 销忧物 销忧药 消愁物扫愁帚 快活汤 钓诗钩 般若汤水棉袄 太和汤 泰和汤 东西玉玉东西 错煮水 错着水 错认水阿剌吉 里牵绵
酒名:霹雳酒 霹雳酵
泛指酒类:酒浆酏醴
酒的总称:
酒的美称:香篘桂浆 瑶浆 福水 欢伯肾人 含春王
贬称酒:祸水 祸泉 猫尿 马尿(马尿水) 烂肠 黄汤 腐肠贼
酒和茶:酒荈
酒和饭食:酒饭
酒和饮料:酒水
酒和肴馔:食饮
酒和女色:酒色(~财气) 醇酒美色
酒的颜色:鹅雏 酒色
酒渣:糟(糟粕)
酒面上的浮沫:蚁(酒蚁;浮蚁;轻~;碎蚁) 蜉蝣 觞花
酒面上的白色浮沫:蛆(玉蛆;浮蛆)
酒味浓:醲 醇(饮~) 醰
酒味醇正:甘辛
酒清冽甘美:青光滑辣 清甘滑辣
酒非常好:闻香下马
酒味薄:醨薄
酒多:酒池(~肉林) 百壶
酒水如泉:酒泉
酒少:滴酒(~不沾)
酒清的样子:醳醳

另见:酒席 酒具 酒器 酒杯 斟酒 敬酒 劝酒 酒人 喝酒 酒醉

☚ 烟   各种酒 ☛

油(~水;~花;~泥;~垢;~渍;~烟;麻~;豆~;香~;菜~;猪~;牛~;奶~;荤~)
生物体中所含的油质:脂(脂膏;脂腴;膏脂;脂肪;油脂) 肪(肪脂) 膏(膏肪) 膋
由生物体内提取的脂肪:腻(油腻)
胸臆中的脂:
肠间的脂:
猪的脂:猪油 猪脂 猪膏 豨膏豖膏
河豚腹中的脂肪:
从牛、羊奶内提取出来的脂肪:酥(酥油)马思哥油
酥酪上凝聚的油:醍醐
酥油的别名:
油多:油汪汪

另见:油灯

☚ 酱   食物 ☛
醍醐

醍醐

喻指人品的粹美。原意最精纯的酥酪。《新唐书·穆宁传》;“兄弟皆和粹,世以珍珠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原为‘醍醐’;赏为‘乳腐’云。”

☚ 粹厚   蕴璞 ☛

醍醐

又称“马思哥油”。俗称“纯酥油”。蒙语“夏日陶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食品。元代曾被列为“八珍”之一。以鲜牛奶为原料经数次提炼而成。桔黄色,质细腻,入口清凉爽滑,极甘香。常食可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益虚劳。

醍醐tí hú

《本草纲目》兽部50卷醍醐(14)。药名。
【基原】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
【性味】
❶《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❷《唐本草》:“性冷。”
【功用主治】养营,滋阴,润燥,止渴。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
❶《千金·食治》:“补虚,去诸风痹。去月蚀疮,添髓补中填骨。”
❷《唐本草》:“主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
❸《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
❹《本草衍义》:“润养疮痂。”
❺《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冲。外用:涂摩。

醍醐tí hú

酪之精炼者。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义,此指精华。《脉诀汇辨· 自叙》:“使余所缀集果醍醐也,往乞一玄晏而悬之国门,谁曰不宜?”

醍醐ti hu

【佛教】supreme truth

醍醐ti hu

supreme truth

醍醐

finest cream;supreme truth (佛教用以比喻最高的佛法)

醍醐

高级奶酥。历史上为“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游牧民族从牛、羊乳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炼乳酪时,上层凝结为酥,酥上如油状的部分即为醍醐,味甘美,富营养。蒙、藏等民族作为供佛的上品。元朝宫廷列为“八珍”之首,用于“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饮宴。清代,蒙古王公用以进献皇帝。清朝皇帝也用以招待蒙藏王公贵族和大喇嘛。佛教以此比喻最高的佛法,如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醍醐

食品名。作乳酪时,上一层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本草衍义》记: 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政和本草》卷十六载: 好酥一石,只能出三、四升醍醐。“盛冬不凝,盛夏不融”。原为中国北方从事牧业生产的少数民族食品。汉时传入中原地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