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醉太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醉太平 醉太平词牌名。又名《凌波曲》、《四字令》、《醉思凡》。双调三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上下阕皆四仄韵。另有四十六字者,上阕四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入正宫,字句格律均与词牌异,彼此亦异。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或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参见“常用词谱”类。 ☚ 风光好 春光好 ☛ 醉太平 醉太平第一、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四字,以用去声为宜。 ☚ 长相思 生查子 ☛ 醉太平 醉太平无名氏作。亦名《合卺杯》。今存抄本。周贻白《中国戏曲剧目初探》列此剧为明传奇。剧写黄封擅才负气,以酒为生,流寓青州,与参将洪粱、秀才麴蘗为友。青州副将竹叶反,以真一为参军。黄封嗜饮,蒙祸流离,先后结识翠涛、红友。后封廷对称旨,任水陆总制,以反间计杀真一。洪粱亦伪降,擒竹叶。朝廷以乌孙国所进青田杯一对赐黄封,命与翠涛、红友成婚。剧中人名、地理、封爵,皆用酒故事,结撰而成关目。以太平盛世,乞浆得酒,故名《醉太平》。 ☚ 龙虎啸 江天暮雪 ☛ 醉太平 醉太平张可久 小令 ![]() 全曲八句:4△,4△,7△,4△。7△,7△,7△,4△。首二句须对。第五、六、七句须作鼎足对。入〔转调货郎儿〕可省去末句,此集曲常例,非另一体也。小令兼用。小令作者甚众,名篇亦多。亦名〔太平年〕。《大成》谓又名〔凌波曲〕,与〔双调·水仙子〕之又名〔凌波曲〕不同。《广正》谓借入〔仙吕〕,注“缺”;又谓借入〔中吕〕,亦未见元人实例。与词牌、南曲均异。 ☚ 小梁州 伴读书 ☛ 醉太平 醉太平无名氏 《朱买臣》 ![]() 前腔 换头 杨珽 《龙膏记》 ![]() ![]() 正格十一句:4△,5,4△。4,6△。2△,7△,7△。4△,4,4△。换头格十二句:2△,4△,5,4△。4,6△。2△,7△,7△。4△,4,4△。换头格较正格开头多二字句,其馀全同。首句及第九句两个四字句常有不叶韵者。第二句(换头第三句)五字句第一字是领句字,领起下面两个四字句。《寻亲记·遣役》二支,第七句七字句不叶韵,仅见。《鸣凤记·林公避兵》第 二支,末三句改作两个六字句,亦仅见。〔醉太平〕无论单用一支,叠用二支,或与〔白练序〕循环使用,均用换头格;唯《寻亲记·遣役》第一支用正格,第二支用换头格。早期戏文《张协状元》第二十九出四支,首支正格,第二支起换头,词式已定型。《鬼法师》佚曲二支,正格与换头,词式略异。小令兼用。与词牌、北曲不同。《张协状元》第十四出一支,与北曲同。《琵琶记·奉旨招婿》一支,系引子。《千金记·解散》一支、又《封王》二支,则均为北曲。以〔醉太平〕为主的集曲有〔醉宜春〕、〔醉天乐〕、〔醉太师〕,见《南词简谱》。 ☚ 白练序 仙吕宫 ☛ 醉太平 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凌波曲》、《醉思凡》。有两体:一为平韵体,见宋刘过《龙洲词》。刘壎《水云村诗馀》名《醉思仙》。《词律》卷二列戴复古一体(长亭短亭)。《词谱》卷三列刘过词(情高意真),双调,三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上、下片首两句作四字对起,其第三字宜用去声。一为仄韵体,见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词律》、《词谱》俱列其“态浓意远”一首,四十五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与平韵体迥异。《词谱》又列《太平乐府》载元无名氏“钗分凤凰”一体,为三声通叶之元人小令。 ☚ 醉木犀 醉中归 ☛ 醉太平在刘过的《龙洲词》中,那些长调颇受稼轩词的影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应该称为豪放的作品。而大部分小令却写得清新宛转,深邃沉挚,仍旧保持了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所欢的萦念。题材虽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情悰。这一点既不同于花间词,也有异于南宋词坛上姜夔、吴文英那种裁云缝月刻意求工的作品,表现出它自己特有的风格。 词的着眼点在于相思忆别。上阕为下阕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的发展和深化。起首两句从内心和外形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挚,她的思想非常真诚。不但品德好,仪态也很美。仅仅“眉长鬓青”四字,便把她清秀的容颜突现出来。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崔豹《古今注》云:“魏宫人好画长眉。”司马相如《上林赋》也说:“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这里仅以寥寥四字,便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黑发,非常突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没有着以深艳的色彩,而只是象素描一般,简单地勾上几笔,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楼”二句,写环境,写动作。在唐宋词中,凡称小楼,或指佳人独处的妆楼,或指男子孤栖的寓所。如李煜《摊破浣溪沙》:“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也说:“小楼一夜听春雨”。因此长期以来在读者的心目中形成一种诗意的概念。这里的小楼,是指女子的妆楼。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色调既很明朗,气氛亦甚静穆。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词人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词中像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样,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而只是用“春风”二字把筝声的神韵概括出来。这声音好似春风吹拂人间:它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温馨;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思飞越。而写出这般春风的,正是女子的一双巧手。女子的灵心慧性和文化素养,从而也透露出来。可见这一个“写”字,极富有表现力,比吹字、奏字、演字更好。再没有任何一个字能像它这样出神入妙地表现此刻筝声意境了。若非精心锤炼,断断不能至此。 可是悠扬的筝声带来的甜蜜欢愉,倏忽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穷的索寞,不尽的相思。“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和前面所用的白描手法一样,纯系口语白话,然又归于醇雅。它把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离情别绪,直截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词人曾在《柳梢青》中说:“觉几度魂飞梦惊。”又在《浣溪沙》中说:“千里闲情凭蝶梦。”《蝶恋花》中说:“后夜知篷霜月晓,梦魂依约云山绕。”措词都较雅驯、工丽,但其艺术效果却不如这里来得好。原因何在? 就在简炼明确,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状语、定语,再间以典实,丽则丽矣,雅则雅矣,但读后需费一番思索。此则白描一大好处也。“翠销”句谓由于分别已久,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简单六个字,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可谓凝练极矣! 柳永《八声甘州》云:“是处红消翠减,冉冉物华休。”秦观《八六子》云:“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语意似较相近,前者指节序推移,后者谓信物渐变,但以色香的销退寄托离情则是大同小异。“更那堪酒醒”,寓意深刻,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可是正如词人所说:“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临江仙》);“酒醒不禁寒力,纱窗外,月华薄”(《霜天晓角》),酒醒以后,晓月朦胧,离愁重新袭来,尤为教人难耐。“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亦白描之特点也。 词是依附于宴乐的一种歌词,因其句度有长短之数,声调有平上之差,即使今天乐谱已经失传,然而念起来犹觉利于唇吻,富于声情之美。我们读这首小词,感到它的音乐性特别强。词牌名《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可见是以四字一句为主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四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汉魏以降,仍有人运用此种形式,但其情味与此词迥异。这首词前后阕各四平韵,一、二句均为四言,句中第三字一律用仄声,念起来两字一顿,抑扬起伏,饶有韵味。第三句虽为六言,第四句虽为五言,但其基本结构仍不失四言的格局。六言句和缓平稳,在声情上起了过渡作用。五言句因系上一下四句式,先以一个去声(或上声)字提挈,使声调扬起,逐渐低沉转折,留有不尽意味。细审它的情韵、语言结构和风格,确有些像昆剧《玉簪记》中《朝元歌》一曲,我们若是在赏音之际拿来对照,体会当更深入一层。 《醉太平》
元·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注释】醉太平:曲牌名。堂堂:气势恢弘庄严。大元:指元朝。奸佞(nìng):谗言献媚的人。开河:指元末征发民夫十五万,戍军两万,由贾鲁主持治河,并加以重兵监视。变钞:变换名目,滥发纸币。惹:引起。红巾:指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官法:国家的法规、法律。黎民:百姓。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大意】堂堂大元朝,谗言献媚的人独揽大权。开河换取钱财就是祸根的开始,引起了成千上万的红巾军起义。法令没有节制,刑法十分沉重,百姓的怨声四起。百姓遭遇饥荒,只能人吃人,国家变换名目滥发纸币,这种现象什么时候出现过?贼人做官,官员做贼,贼与官同流合污,百姓真是悲哀啊! 字数:390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06页. 醉太平这首词写了一个不能遂心如愿的女子,被扭曲而成病态的心理。全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思想上的自我解剖。 终日里精神不振,病病歪歪,不声不响地闷着:又因为终日里默默无言,什么都闷在心里,是苦是酸自己一个人往肚子里咽,所以总是没精打采,一脸病容,一身病态。“厌厌”和 “闷着”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了恶性循环。这“厌厌闷着”成了全词的基调和主旋律,所以来了个反复以示强调。 为什么终日闷闷不乐,病病殃殃的?因为 “奴儿近日听人咬”,她最近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与责难。这是个软弱的女性,自称 “奴儿”,她的地位当然与封建社会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最底层妇女一样低贱,所以说话行事,甚至思考问题,都没自己的主意,没自己的意志。情况大半是以人家的是非为是非,个人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听,是听凭、听任的意思。咬,往往指狗叫,可见作者感情倾向,这里指人们七嘴八舌的言论,但她还是听任了。而被牺牲掉的是自己的本意,自己的心愿,她不得不顾及可畏的人言,“把初心忘却”,“初心”即本意。这本是痛苦的,但她却无力选择,尽管她因此而憔悴生病,尽管她从此失去生活的乐趣与追求,也只能如此。“初心”指什么呢? 最大的可能是指男女之间的恋情。 上片点到为止,写了病态、病痛和病因。爱是幸福的,失去爱是痛苦的,尤其是在外界压力下被迫忘却初心,更是苦不堪言。 下片也从病写起,“教人病深谩摧拙”,其中 “人”与上片 “听人咬”的“人”不是同义的,这里是指代自己,让我病重空烦恼。谩,有欺、蒙之义,皆不实,又有 “空泛”之义,故这里姑解作 “空”。摧拙,疑为 “摧挫”之误。“摧挫”是宋元时代习用语,义为烦恼。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是俺失所算,谩摧挫,被这个积世的老虔婆瞒过我。”这里,女主人公一边经历、体验着越来越重的病痛和与日俱增的烦恼,一边分析、解剖自己的思想,探寻、追究自己病重、烦恼的根由。她想到自己听任 “人咬”而被迫忘却自己的“初心”,离开了心上人,可是相思的病痛却不停地折磨着她,她之所以 “厌厌闷着”,并且“病深谩摧拙”,就说明她并没有真的忘却,实际上她也不可能忘却。是切肤的相思病痛促使她忆起自己的初心,悔恨自己的软弱、屈服,她猛然省悟过来,急切地想向心上人诉说自己无法忘却的思念和后悔莫及的心情。可是,“凭谁与我分说破?”能靠谁来替自己传达心曲,解释清楚呢?她不能不想到,当她屈服于“人咬”而忘却初心时,她的心上人会作何感想,他可能伤心,也可能怨恨。他能原谅她吗?会欢迎她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吗?现在,她后悔极了,可是,“凭谁与我分说破”?这不是疑问句,而是设问句,是无须回答的。她清楚地知道,这种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她 “仔细思量怎奈何”,认认真真、思前想后,没有什么办法好想,看来,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见他了。如果他生气、怨恨、不理睬,那就见了面服软、赔不是吧,总比这样“厌厌闷着”、“病深谩摧拙”的滋味好受得多。 词的语言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时的口语,通俗易懂。全词都用的这位女子的内心独白,所以亦符合人物的身份。 醉太平 醉太平词牌名。又名四字令,凌波曲,醉思凡。双调。始见于宋·刘过《龙洲词》。 ☚ 思帝乡 生查子 ☛ 醉太平 醉太平词牌名。又名《四字令》、《凌波曲》、《醉思凡》。双调。始见于宋·刘过《龙洲词》。 ☚ 思帝乡 生查子 ☛ 醉太平 醉太平曲牌名。又名 〔凌波曲〕等。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北曲亦入仙吕宫和中吕宫。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不同,彼此亦不相同。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北曲正宫该调字数定格及韵式作四(五)、四 (五)、七、四 (五)、七、七、七、四(五)(八句)。或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如元杂剧《金钱记》第二折中韩飞卿所唱“ (谁不知) 官人 (每)有权”一曲即是。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 ☚ 塞鸿秋 赏花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