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醉垂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醉垂鞭 醉垂鞭见宋张先《张子野词》,入正宫(黄钟宫)。《词律》卷三、《词谱》卷四俱列张先“醉面滟金鱼”一首,双调,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凡三用韵,两仄韵依次押于三平韵间。此调宋词仅见张词三首。 ☚ 醉吟商 醉春风 ☛ 醉垂鞭张先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词人,对于词由小令过渡到长调做出过一定贡献。他喜欢创造朦胧美的意境,曾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蜚声词坛,被人称为“张三影” (见《后山诗话》 ) 。 张先也爱用清新秀丽的笔调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所以又被人称作“张三中”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语) 。本篇即写酒席所见“意中人”的姿容神采。 上片写“初见”。前三句用倒装法,不先写相见的地点、原由,落笔便从罗裙入手,旨在突出佳人的形象。“双蝶绣罗裙”,借衣饰之美写人之美。女郎飘动衣裙,往来穿梭宴席间,姿态轻盈之状,令人想而可见。女郎侑酒由远及近,形象渐次明晰,所以笔触也由罗裙移至面部。“朱粉不深匀”,脸上虽涂有朱粉,却不是浓抹重描。正面实写肖像伊始,即刻又透过一层,用一束淡雅的春花作比,由实而虚,启发读者由那面部的淡装,想及她通体闪烁着的淡雅优美风度。在色彩斑斓的春苑中,一株素洁的白花,往往具有诱人的特别魅力。在宴席间穿红戴绿的特定环境中,突出淡雅优美,正是为了表现女郎的“独得风流”。作者匠心独运,构思甚妙! 下片写“细看”。一般人最容易在“细”字上做文章,穷形尽相,工笔细描,作者却一反常态。用 “细看”换头,并不是为了引发工笔铺述,具体刻画形象,而是着意表现自己难以自持,不由得仔细打量对方的神情。接着,用自己叫好,人人称道作渲染,烘托出了一位没有缺点的美人形象。为了将无处不好的赞语落到实处,又来了一个特写镜头,着重写她的身腰。“柳腰身” 三字,活现了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的体态。“诸处好”的美人,借此一斑可窥全貌。末二句,驰骋想象,把女郎比作从云端飘然而降的神女。这个想象,是由女郎身上绘有云彩图案的衣裳触发的。宋玉在《高唐赋》 中说,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联想及此,作者便觉得眼前的女郎好似昨日从昏暗的乱山中驾云而来的神女。女郎的美丽无比,风神翩翩被形容得妙绝生动,令人神往。清人周济称道此词“横绝” ( 《宋四家词选》 ),信然。 醉垂鞭 醉垂鞭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宴间赏妓,乃词中俗事。此词却写得两不俗。一是妓不俗,她自知为侑酒玩物,却以淡淡闲花,自显本色,自重而高雅。二是词人的品赏不俗,初见直观虽是“绣罗裙”,但立即就发现她的闲雅;众人皆道“柳腰身”滥调,词人细看,却是“处处好”,如黄昏时的山间白云,高洁而悠闲。不赏色,纯审美,故雅;透过直观,发现内在神情之美,故高。 ☚ 八声甘州 菩萨蛮 ☛ 醉垂鞭 醉垂鞭词牌名。双调。始见于宋·张先词,或系张先所创调。 ☚ 点绛唇 霜天晓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