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泉鼓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甘肃酒泉市城中央。原为前凉永乐元年(346 )所筑福禄城东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扩筑肃州城时,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并在其上建造木楼,置大鼓,由戍卒打更,遂称“谯楼”。清雍正时,用青砖砌包楼台基。台基高7.5米,周长97.2米,下穿十字形通道,券顶中心呈穹窿形,倒悬伏羲八卦。四面门楣有砖雕斗拱,门额分别书“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同治四年(1865)城楼毁于兵火。今楼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楼为正方形,共三层,高约17米。一楼每面三开间,边柱12根,楼外围有二十楹柱;二楼每面均有窗扇,外有走廊栏杆,东西各悬“声震华夏”、“气壮雄关”木匾。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靖远楼 惠远钟鼓楼 ☛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甘肃酒泉市城中央。原为前凉永乐元年(346 )所筑福禄城东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扩筑肃州城时,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并在其上建造木楼,置大鼓,由戍卒打更,遂称“谯楼”。清雍正时,用青砖砌包楼台基。台基高7.5米,周长97.2米,下穿十字形通道,券顶中心呈穹窿形,倒悬伏羲八卦。四面门楣有砖雕斗拱,门额分别书“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同治四年(1865)城楼毁于兵火。今楼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楼为正方形,共三层,高约17米。一楼每面三开间,边柱12根,楼外围有二十楹柱;二楼每面均有窗扇,外有走廊栏杆,东西各悬“声震华夏”、“气壮雄关”木匾。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靖远楼 惠远钟鼓楼 ☛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城内四条大街之中心。雕梁画柱,宏伟坚实。鼓楼原为晋代谢艾所筑福禄城的东门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扩建城池,这座楼成了城的中央。清雍正三年(1725),用青砖包砌基座,并在楼上设置报警报时的大鼓,故称鼓楼。现存之三层木结构塔形楼,系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高30余米,古朴玲珑。1949年以来,鼓楼曾五次维修,更显雄伟壮观。楼为中国的传统建筑,四门分别题刻“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十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酒泉城的地理位置。鼓楼的油漆彩画以墨浅青绿为主,楹柱是酱红色的,楼墙为铁红色。 ☚ 2. 酒泉市 酒泉 ☛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酒泉市区中心。原系前凉永乐元年346年所筑福禄城东门,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扩筑肃州城,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穿通四条大街,并在其上建木楼,置大鼓,驻戍卒打更,遂称 “谯楼”。清雍正时用青砖包砌楼台基。同治四年 (1865年) 重建。总高24.3米, 台基高7. 5米,周长97. 2米,下穿十字形通道,券顶中心呈穹窿形,倒悬伏羲八卦。四面门楣有砖雕斗拱, 门额分别书“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楼基东侧砖砌阶梯式漫道。木楼为正方形,共三层。一楼每面三开间,边柱12根,外围檐柱20根:二楼柱间有雕花窗扇,外有走廊栏杆,无檐柱,东西两面分悬“声震华夏”、“气壮雄关”巨匾;三楼为单间,单檐四出,四角高挑,四面窗外有回廊护栏;楼顶装有宝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关汉墓群 莫高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