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酒德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酒德颂

酒德颂

全名《大人先生酒德颂》或《刘伯伦酒德颂》。马致远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今无存本。刘伯伦即西晋刘伶,是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曾写《酒德颂》,开首一句是“有大人先生”。关于刘伶的传说,著名的有三则,一是嗜酒如命,常携酒乘车令人荷铲相随,说是“死便埋我”。二是妻子劝他戒酒,他盟誓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切不可听。”三是有人要打他,他说:“我的鸡肋不足以安君拳。”那人失笑而止。刘伶又被后人称为“酒仙”。本剧内容可能涉及上述传说及刘伶《酒德颂》的内容。剧本已佚,具体关目不详。

☚ 孟浩然   踏雪寻梅 ☛

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 搢绅处士, 闻吾风声, 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文选》)


 刘伶文章传世仅此《酒德颂》一篇,它与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旨趣相类,“厌俗儒之拘泥,破学者之苛碎,实可为七贤思想之代表”。(曾毅《中国文学史》第三编“中古文学”)
 文章开头破空而来,写一个超凡脱俗、放浪形骸的大人先生。自古而来没有以德自颂的,刘伶因为嗜酒,很有些规劝他的人,因而作此文赞颂酒德,排遣愤慨之情。文章始终以超然狂放的气势贯注而下。“以天地为一朝”四句写大人先生超越古今,横亘宇宙的气概,“无迹”、“无室”,逍遥自在,精神绝对自由。正如庄子所说: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公子”、“处士”,咬牙切齿,议论蜂起,但大人先生置若罔闻,并不与辩,惟酒是趋,“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超乎物外,悠然自得。“兀然而醉”六句写酒德,“死生惊惧,不入乎其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静听不闻雷霆巨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现实人生,如江河上的浮萍,渺小而不能自主——超脱放达得多么彻底!
 “齐万物”、“与道为一”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文思固然类《庄子》,而文章气魄阔大,“汪洋恣肆”,亦复与《庄子》毕肖。间或用韵,“槽”、“醪”、“糟”、“陶”,押豪韵,“醒”、“形、”“萍”、“蛉”押青韵,音调和谐,琅琅上口。王文濡评道: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文境似之。”可谓善形容者。

古诗文《酒德颂》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酒德颂

 

[晋] 刘 伶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11),搢绅处士(12),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攘襟(13),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14)。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15),衔杯漱醪(16),奋髯箕踞(17),枕曲藉糟(18),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19),恍尔而醒(20)。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无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21)。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22)。二豪侍侧焉(23),如蜾蠃之与螟蛉(24)
 
 〔注释〕
 ①本篇选自《文选》。酒德,此指饮酒的德性。颂,古代的一种文体,有韵,相当于赋。②大人先生,古代对圣人或有道德的人的敬称。此为作者之自称。③一朝(zhao召),一旦,一天,此句意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为一天。④万期(ji基),万年。期,周年。须臾,一瞬间。⑤扃(jiong),门。牖(you有),窗。⑥八荒,八方荒远之地。庭衢,庭院与街道。⑦幕天席地,即以天为幕,以地为席。⑧如,往、到。⑨卮(zhi志),古代的一种圆形酒器。觚(gu姑),古代酒器,口呈喇叭形。⑩挈,提着。榼(ke科),古代酒器。(11)贵介,显贵、尊贵。 介,大。(12)搢(jin尽)绅,又作“缙绅”,古代官宦的代称。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文中称“搢绅”为“处士”,带有讽刺意味。(13)奋袂,举起袖子。攘,撩起。(14)蜂起,意为“蜂拥而起”。(15)罂,陶制容器,口小腹大,此指酒瓮。槽,酒槽。(16)衔杯,嘴接杯而饮,谓饮酒。漱醪(lao劳),口中含着浊酒。(17)髯(ran然),两颊上的长须。箕(ji基)踞,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表示不受礼节拘束。(18)枕曲(qu驱),以曲为枕。曲,酒曲,酿酒时用的发酵剂或酶制剂。藉糟,即“以糟为垫”。糟,酒渣。(19)兀(wu勿)然,茫然无知的样子。(20)恍尔,猛然醒悟的样子。(21)感,通“撼”,动摇。(22)扰扰焉,纷乱的样子。(23)二豪,指上文的处士、公子。(24)蜾蠃(guo luo果裸),一种蜂。螟蛉(ming ling明灵),蛾的幼虫。此以二小虫比二豪,表示藐视的意思。宋代孔平仲《大雪郡侯送酒》:“醉眼瞢腾视天地,蜾蠃螟蛉轻二豪。”
 
 〔分析〕
 自古以来,有借酒抒怀的,却无以“酒德”自颂者。醉酒放荡,何“德”可言?然刘伶一反众人之常理,背弃俗人之陋规,偏把“酒”与“德”相连,而且还要以“赋”体大大颂扬一番,一个题目,就惊世骇俗,醒人耳目,足见这篇文章的怪异、突兀,不落旧套。
 起首至“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为第一层。作者以如椽之笔,勾勒了一位顶天立地、超时超空的“大人先生”形象。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缩长为短,缩久远为一瞬,比庄子笔下的“以久特闻”的彭祖和“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越出何止几万倍! 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站在宇宙、天体的高度,俯视地球、人世的变幻,自然感觉渺小微末,那何必斤斤于一旦之变,汲汲于一夕之化。他,以“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缩大为小,缩旷远为门庭,其胸怀之广阔,其眼界之高远,超尘拔俗,连庄子笔下的“绝云气,负青天”“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之大鹏,亦不能望其项背。以上四句,既突出“大人先生”之高大无比,横空出世,又为后文展示其“德”铺设一幅特大的背景。接着叙写“大人先生”的衣食住行,当然也是茕茕独立,不同凡响:“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既然日月、八方只像扃牖、庭衢那么可以自由出入,普通车马何能载乘,普通室庐何能盖蔽,他——大人先生,豪放、脱羁,天当幕被,地当茵席,纵意所如,随心所欲,这可以说已达到庄子所论说、描叙的“逍遥游”境界了。至此,作者的笔触由虚而实,由前四句的空灵,到此四句的概述,再具体延伸到大人先生的“动止”,从而引出“酒”字,切入正题。他已不是一般的痛饮,而是狂饮。无论是静止时分还是行动时刻,不是“操卮执觚”,就是“挈榼提壶”,始终与酒为徒,“惟酒是务”。史载刘伶出门,挂酒榼于车,令人荷锄随之,曰“死便掘地埋我”。这可以作为上面几句话的注脚。可见这个“大人先生”既是刘伶所向往的傲然世俗、卓然迥立之理想人物,也蕴含着刘伶本人的性格和影子。而“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看似超然物上,不屑与营营碌碌、争名夺利之世人为伍,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却也或多或少发泄了不满现实的牢骚,包藏着嫉世愤俗的情愫。
 第二层从“贵介公子”到“是非蜂起”,提出“大人先生”之对立面对其狂饮所作出的反响。围绕“酒”字,展开了饮与反饮的矛盾冲突,使文章波折起伏,激荡回转。“贵介公子”是既得利益者,无疑要维系其富贵利禄的名教礼法;而插笏系绅的官宦,作者称其为隐居的“处士”,这里不无讽刺之意,他们自然也要捍卫其赖以进阶的礼教法规。这些人怎能容忍有近似疯狂的酒徒在一旁破坏、藐视礼俗大法呢? 因而,“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一“闻”即“议”,显示了这些人狭隘的心胸和饶舌的伎俩;“议”之不过瘾,乃至于“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作者连下“奋”、“攘”、“怒”、“切”四个动词,活画出这批人围而攻之、气势汹汹的狰狞面貌。他们“陈说”的核心,自然是“礼法”,一时间,唾沫横飞,“是非”之说,蜂拥而起。哪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哪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处。以上的描述,绝不是作者的随意想像,而是对当时黑暗腐败政治的一种概括和反映,写得十分真切而动人。
 第三层,写“大人先生”对公子、处士攻击的回答。怎么回击?据理力驳,对这批沉湎礼法之徒,无可理喻,反而有损“大人先生”之旷达本性,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率真的行为来冲破他们的名教礼法,先生于是索性变本加厉,不是一杯接着一杯、文文雅雅地喝,而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多么的粗鲁狷狂,简直是满口满脸、满头满身都浸淫于酒了。不仅如此,饮酒的姿态也随之而变,坐则“奋髯箕踞”,越礼犯分;卧则“枕曲藉糟”,无法无天。先生心安理得,“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这一系列倨傲不恭的行为,无疑是对那所谓的礼教的最大挑战,也是对“公子”、“处士”的最大棒喝。别看这些正人君子似乎春风得意,日日奔走于利禄,汲汲钻营于宦途,但神伤虑竭,尔虞吾诈,哪有先生那么陶然自乐。笔触至此,已切入“德”字。接下去,作者借醉态进一步扩展、申发“酒德”。醉是醉得那么“兀然”,毫无知觉;醒是醒得那么“恍尔”,心朗胸清。这里虽醉犹有三分醒,已醒还带三分醉。他的感官因此异于常人:听觉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视觉是“熟视无睹泰山之形”;触觉是“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写听觉、视觉只是描绘醉态,是一种陪衬,目的是烘托出先生不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评注昭明文选》说:“酒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评得非常确切。作者笔下的“大人先生”于己是“不闻”“不睹”“不觉”,而对人却看得异常透彻:“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世上万物是那么地乱七八糟漂泊无定,有什么可留恋一顾的呢? 尔等公子、处士犹如蜾蠃、螟蛉这样渺小的东西,何能长久呢? 既称公子、处士为“二豪”,却又比喻为虫子,是极妙的讽刺,极度的蔑视。这一层的词意似乎多为自我解嘲,不辨是非,而通观全文,却是嘻笑怒骂,痛快淋漓,泾渭分明,是非自辨。那位“大人先生”虽沉湎于酒,却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兴;而那公子、处士虽不沉湎于酒,却沉湎于礼法,满口的说教越显示出他们的无德。所谓的“有德者”最无德,所谓的“无德者”最有德,正是这篇文章的题旨所在。
 文字不长,音韵铿锵,主客对峙,铺叙有致,文气浩荡,笔酣墨饱,是一篇难得的短赋。难怪著作不多的刘伶,凭此一《颂》,就跻身于晋代有名的“竹林七贤”之列。

 〔评说〕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 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
 何焯《义门读书记》:“撮庄生之旨,为有韵之文,仍不失潇洒自得之趣,真逸才也。”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是颂绝不假饰一字,虽不可训,然七贤中较之钱癖则远过之矣。本是解嘲文,乃大其题目曰‘颂’。颂中议论大方,词气雄豪,亦与题称,仍有波折章法,晋文中之杰也。”

《酒德颂》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注〕 ① 期(jī 机): 指周年。《书·尧典》: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伪孔传: “匝四时曰期。”须臾,犹言片刻。 ② 八荒: 八方荒远之地。 ③ 卮、觚、榼、壶: 均为古代盛酒的器具。 ④ 贵介: 即尊贵,《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注: “介,大也。” ⑤ 搢(jìn 进)绅: 搢,插也。绅是大带。搢绅即插笏于带间,古代用以指仕宦者。处士,指未仕或不仕的人。 ⑥ 承槽: 槽是酿酒之器。捧罂承槽即捧着瓮子去接酒。 ⑦ 醪: 古代的浊酒,衔杯漱醪,即端着杯子喝酒。 ⑧ 踑踞: 即箕踞,古时无椅凳,坐于席上,坐则跪,行则膝前,不管坐或在席间行,均以足向后为敬。若伸两足,则手据膝,其状若箕,被认为傲慢无礼之容。奋髯踑踞,指大人先生听到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陈说礼法之后,对之鄙弃不屑一顾的神态。 ⑨ 麴: 指酿酒的发酵物即酒母。糟: 指未清带滓的酒。枕麴藉糟即沉溺于酒。 ⑩ 兀然: 昏沉貌。⑪ 焉如: 即乃如。下句同。 ⑫ 二豪: 指贵介和处士。 ⑬ 蜾蠃(guǒ luǒ 果裸): 一种青色细腰蜂,寄生产卵于螟蛉幼虫体内,吸取为养料,蜾蠃后代即从螟蛉幼虫体内孵出,古人误以为代养桑虫之子。此处指贵介和处士听到大人先生议论之后,受到了感化,正如蜾蠃之变螟蛉。

刘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晋书》本传说他“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可见他与嵇、阮的政治见解、人生态度是相同的。本传又说他“尝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泰始是晋武帝的年号,可见得他比嵇、阮都活得长。在对策里他没有阿谀世主,而是坚守老庄“无为”的基本哲学,以“无用”作自己的防身手段,躲过了凶残的司马氏的魔掌。他的文章传世不多,史学家范文澜说“刘伶一生只作一篇《酒德颂》”,这话似乎并不过分。

在曹魏之际,思想界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拥护礼法,以司马家族为首,加上他的重臣何曾、王祥;另一部分则是深疾礼法之士,提倡老庄虚无之学,放浪形骸,“竹林七贤”则是这派人的代表。

《酒德颂》假定以“大人先生”为一方,这种人胸襟阔大,以为从开天辟地到如今只不过是一个早上的事,一万年只不过是一刹那间;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街道。他行路不用驾车,居住无需房屋,以青天为幕,大地作席,逍遥自在,也就能“唯酒是务,焉知其馀”。这种人无疑是刘伶心目中的达人雅士,按照他的见解,这种人人品最高、最超脱,是刘伶等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另一方则为“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他们坚持自己维护礼法的政治标准,一听到“大人先生”在“唯酒是务,焉知其馀”,便要暴跳如雷,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一种“卫道士”的姿态令人讨厌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文章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观与人生观的对比引入,真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

接着笔锋一转,写“大人先生”答复“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攻击。他是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这些怒目切齿、奋袂攘襟的俗物呢?是以“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的态度来回答他们的攻击的,这和阮籍以大醉六十日拒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籍的策略是一样的。史载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可见他应用阮籍“软对抗”的方式甚精,在十分黑暗残酷的暴政之下,他用这种方法保全了自己。颜延之咏刘伶诗“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正说破了这个道理。

作品随后叙述大醉后的物我两忘,“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正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是一样的,在刘伶叙述物我两忘的境界面前,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也受了感化。

“竹林七贤”的作品,除阮籍、嵇康有反抗的精神,气象峥嵘,敢于与统治者犯难,有些值得称道的外,其他作品多颓唐厌世,能为后人借鉴的不多。刘伶是中国文人好酒的代表,因此他以后的诗人莫不盛谈饮酒,好像没有酒就没有诗,在这方面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字数:1955
龙晦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酒德颂

酒德颂

辞赋名篇。西晋刘伶作。《文选》见载。《晋书·刘伶传》载:“(伶)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酒德”,即酒之功德。此赋以“颂”“酒德”为名,描写纵酒放诞生活,宣扬老庄无为思想。是赋分两部分,前半部写“大人先生”旷达狂放的生活作风,“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后半部写“大人先生”以豪饮烂醉的行动来蔑视、回击“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责难。文章突破前人作颂多四言韵语的写法,长短结合,隔句押韵,进退自如。亦庄亦谐,颇有故事性,在赋作中别具一格。何焯《义门读书记》评其曰:“撮庄生之旨,为有韵之文,仍不失潇洒自得之趣,真逸才也。”

☚ 酒箴   涉江 ☛
酒德颂

222.酒德颂(p3130.3)

释文有云:“法贴名。晋·刘伶文,唐·张旭草书。…… (笔者略—侠)旭书今仅见于《淳化法帖》及草书千字文残缺二百余字,余多不存。”
按:释文失误者四:
一、释文开篇即云“法帖名”,即忽略为文学作品篇名及于文学史上之地位。本词目当立两义项,第一义项似可写作:“文章篇名,晋·刘伶著,计一百八十六字。收入《昭明文选》四七卷。表现其蔑视礼法,纵情饮酒,逃避现实。”而第二义项始言为法帖名,则义项齐备矣。
二、释文所谓“淳化法帖”,称谓不确,其全称为: 《淳化祕阁法帖》,简称《淳化阁帖》或《阁帖》,明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收此篇目即作: 《淳化阁帖》。历代书家无称其为“淳化法帖”之名者。
三、释文中提及“千字文”,未施书名号而只作一般名词处理,失之, 当施书名号作: 《千字文》,为当。
四、释文“旭书今仅见于《淳化法帖》及草书千字文残缺二百余字,余多不存”等语, 皆属节外生枝, 画蛇添足,与词目“酒德颂”无涉,相扣不紧密, 皆当删除。

☚ 酒望   酗醟 ☛

酒德颂

西晋名士刘伶著。刘伶系“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任魏建威将军,后因泰初对策时,主张“无为之化”,被免官。《晋书·刘伶传》称他:“性嗜酒,放浪形骸,蔑视礼法”,尝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相随,说“死便埋我”。所著《酒德颂》描述当时一般放情肆志者的人生观,也是作者的自况。载《晋书》等书中。其文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这种放诞任达、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对后世士人有一定影响。

酒德颂

《酒德颂》

晋刘伶撰。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既以脱略形骸见称,更以善饮著名。本篇即表达了为酒所沉醉的“大人先生”藐视一切的气概。在“大人先生”眼中,一切都充满了主观的色彩,而这都源于驾驭外物、追求永恒的精神欲求。在他看来,时间不再构成对生命的威胁,“朝为美少年,夕暮成老丑”的悲哀已为“以天地为一朝,以万物为须臾”的豪迈所替代。生命的呈现也不再是如履薄冰状态下的苟延残喘,而是“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的自由翱翔。而外界的存在经过一番主观化以后,则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力量:“孰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很显然,本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但比庄子更激烈,更惊世骇俗。据史载,刘伶为人异常羸弱,以此羸弱之躯出此雄奇之文,大概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吧。

☚ 管蔡论   思旧赋 ☛

《酒德颂》jiu de song

The Song of the Drinking Manner→刘伶 (Liu L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