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配第-克拉克定理关于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一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lark,Colin Grant,1905—1989)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配第(Petty,William,1623—1687)所作推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配第在其名著《政治算术》中指出: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会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克拉克认为他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不过是印证了配第的观点,因此称之为“配第定理”。这个经验性的总结,不仅可以从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时点上的横截面比较中得到类似结论,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相对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 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定理和克拉克定理的合称。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WilliamPetty,1623—1687) 在其名著《政治算术》 中,在对不同产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观点: 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这种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必然造成劳动力向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转移。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将配第的这一结论称为“配第定理”。克拉克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将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产业,并收集和整理了若干国家随历史年代推移而劳动力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之间移动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如下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从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流动,并逐步形成劳动力产业分布格局: 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劳动力将增加。这就是克拉克定理。由于克拉克的结论已经包含有配第的观点,于是人们将上述两个定理合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属于产业变动的经验性总结,并在经济生活中得到普遍的印证。从纵向方面看,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中,劳动力将从一次产业或二次产业向二次产业或三次产业逐步转移,使后一产业比重逐步大于前一产业的比重; 从横向看,即从处于同一时期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经济情况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中的比重相对较小,而第二次、第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因而可以说,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也是一条反映产业变动的经济规律。 ☚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定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