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鄂伦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鄂伦春

少数民族之一。亦作俄伦春、俄尔吞、俄乐春、俄罗春等。“鄂伦春”一词的含义,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上的人,一是使用驯鹿的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爱珲、逊克县等。人口4132人(1982)。操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无文字,一般通用汉语文。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是个游猎民族。明末清初,活动于外兴安岭之南、黑龙江之北、乌苏里江以东以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狩猎业,大都使用驯鹿。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一部分鄂伦春人被迫南迁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后来,被分为摩凌阿 (骑马) 鄂伦春和雅发罕 (步行)鄂伦春两种。前者编入布特哈八旗,后者仍散居山野,定期向清朝贡纳貂皮。一直到解放前,由于长期以来的民族压迫,其社会发展仍较落后,还保留某些原始公社制残余。解放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1年建立鄂伦春自治县,随后逐步实现了定居,并由过去单一狩猎生产,逐步走上以林为主,护养猎(即保护稀有动物,繁殖饲养鹿等珍贵动物,合理猎取利用野兽)并举,开展多种经营的经济发展道路,人们的文化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鄂伦春

鄂伦春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始用此名。其同音异译为以下一些:俄乐春、俄伦春、鄂尔吞、鄂鲁春。鄂伦春为古肃慎人的后裔,明时为“野人女真”中北山野人一支。“其众夹精奇尼江以居”。世代以狩猎为生,“得一兽,即还家,使妇取之,不贪多,亦不以负载自苦。”鄂伦春人“冠履器具,庐帐,舟渡,皆以桦皮为之。”普遍信奉萨满教。与鄂温克等在明末清初时被称为萨哈尔察部,后称“索伦部”,共居于西起石勒克河,东至牛满江(今称布列亚河),北抵外兴安岭南麓,南达黑龙江上中游沿岸地区。清崇德五年(1640年),鄂伦春始以“俄尔吞”的名称在史籍中出现,后亦作俄罗春、鄂罗春等。自崇德六年起,鄂伦春人正式被纳入清朝统治下,属宁古塔昂邦章京(自1622年改称宁古塔将军)管辖。清康熙二十二年时,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流域。清政府于是年设黑龙江将军,下设八城,管理黑龙江地方。清政府将原居于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鄂伦春人极大部分迁至黑龙江南嫩江流域,隶于八城之一的布特哈总管衙门。鄂伦春人中能征惯战的游牧人被编入布特哈八旗为兵,担负从征打仗之责; 那些以狩猎捕获为生的鄂伦春人则由布特哈五员称“谙达”者分而治之,从事打貂纳贡。谙达每年至其境征貂时通常横征暴敛、肆意掳掠,致使鄂伦春人屡起反抗。留居在原始森林中从事狩猎的鄂伦春人长期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分配原则为平均分配,同一血缘纽带的人都可以到素不相识的人家或仓库索取食物充饥。19世纪末,受汉人影响,鄂伦春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及农具都从邻近地区购进。1951年,在鄂伦春人聚居地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

☚ 满洲   达呼尔 ☛
000009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