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屏(1902—1981年)
字子藩,今武山县城南关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卖水供他就读兰州贫儿小学、皋兰高等小学、兰州第一师范。民国九年(1920年)9月,考入武昌高等师范,成为甘肃赴外省学习的少数官费生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同时参加北京艺术研究会学习国画。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被上海暨南大学聘请为副教授,后晋升为教授兼高中文理科主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任上海同济大学讲师兼训导长、西北问题研究会干事与季刊编辑,同时参加上海中国艺术研究活动。8月,在陕西任陇海铁路陕西实业考察团团员。12月返兰,任甘肃省政府顾问、甘肃学院教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调南京任参谋本部边务组边务研究所专门委员会史地教官兼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曾参加西北协会主办的西北考察团赴察绥考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任皋兰自治实验县县长,倡导集资1.8万元,在小西湖创办陇右化学工业社,生产两个品种的肥皂,解决了社会急需。次年春,任甘肃学院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兼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任兰州大学教授兼秘书长、总务长等职。11月,当选为甘肃省参议会副议长。其间,武山滩歌、马力等地遭严重雹灾,秋禾被毁,郭立邀省社会处长来县查勘,报请省主席批准,先将重灾区28个保的田赋粮全部豁免,继在省参议会专门提案,函省府拨款以工代赈修筑县内野峪沟、蒲家沟、红峪沟河堤3条。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将自己的10件艺术作品赠省文联,主办书画义卖捐献展览。1952年6月,调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1957年春,约请甘肃名画家范振绪、郝进贤、吴绍庸、马文红等集体创作12米长的《红军长征甘肃段》巨幅国画,受到中央军委嘉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参加省政协、省文史馆的工作,撰写文史资料,进行祖国统一宣传。著有《中华民族发展史》《国史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西北问题》《西北边陲情况》《生产教育》《惠波尔有效学习法》(译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