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忠(1798—1861 年)
字荩臣,清水县白沙乡人。自幼尚文习武,敏而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武艺高强。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中武进士。以绿营守备身份屯兵新疆巴里坤(新疆属地)。后随杨遇春、杨芳转战于新疆南部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等地,平息由英国侵略者唆使的维吾尔贵族张格尔发动的叛乱。相忠因忠朴诚勇,治军有方,被委以留守喀什噶尔的重任。清道光十四年(1834 年)后,先后任陕甘督标中营兆都司、永昌协副将、凉州总兵、甘州提督。咸丰十年(1860 年),奉命统带甘肃、四川、贵州兵马靖边云南,百姓称颂,改授四川提督。不久因病故于军中,谥“忠毅”。咸丰帝书赠“功达汾阳”匾牌。郭相忠在总兵肃州时,因流亡四起,民不聊生,便直奏朝廷,开办南山金厂,组织难民,去祁连山开矿,解决生计。同时赈恤流民,维护地方秩序,恢复农业生产,促进商业发展,户储殷实,人民安居乐业,群众称之为“菩萨”。著有《醒世八箴》《柳营蝉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