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玉

东汉时期针灸学家。广汉 (今四川广汉) 人。曾任汉和帝时太医丞,用针灸术治病,疗效较高。反对封建贵族迷信巫祝、追求长生不老的腐朽生活,对汉和帝说过,封建贵族的疾病不易治愈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不听医嘱,自作主张;好逸恶劳,不知调养身体;筋骨柔弱,不能用药等。但又提出“医之为言意也”,治病的道理“不可得言”,是其思想局限性的一面。

郭玉生卒年不详

东汉名中医。字通直,广汉郡雒县 (今广汉)人。少师程高,在针灸和切脉医术上尤为精到,汉和帝永元年间任太医丞。切脉如神,治病多有效应,多次得和帝刘肇的称赞。医德高尚,不攀权贵,不轻贫贱,尽心医治。著有《经方颂说》。

郭玉

东汉时期的针灸名医。涪翁的隔代学生。曾从高程学医。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县北)人。在汉和帝(89~100)时,曾任太医丞。针术很高明,服务态度好,能尽心为贫苦人治病。因其闻名于当代,故《后汉书》专门立有《郭玉传》。

郭玉

023 郭玉1世纪

东汉针灸学家。字通真,广汉雒县(今四川广汉县)人。少年时从名医涪翁弟子程高学医。他精通脉学,擅长针灸,名盛当时。汉和帝时曾任太医丞。郭玉热心为贫民百姓治病,疗效很好,而为达官贵人治病,疗效不尽满意。郭玉认为:贵者自侍尊高,医生心怀恐惧,不能施展其才能与技巧,故难以奏效。医生必须轻松自如,无拘无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医治好疾病。这种对医患关系的正确分析,颇有见地。

☚ 太仓公   华佗 ☛
郭玉

郭玉

东汉医学家。广汉郡 (郡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县北) 人。汉和帝时为太医丞。长于针炙术和诊脉法。少年时师事程高,“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尽得师传,治病多有效果。汉和帝曾试其医术。令宠幸 “美乎腕者”,与女子杂处于帷幕中,使郭玉各诊一手,郭玉识别其脉象有男女之别,令和帝拍手称奇。郭玉为人仁爱,病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尽心诊治,相反贫贱之人反倒每每有其效应,而富贵之人,“时或不愈”。达官贵人穿上粗劣衣服,再来接受治疗,常常一针即愈。汉和帝召问其故,郭玉回答说: 针术的细微差误,效果就会不同,高妙的用针技巧往往是在心手相应时才能达到。富贵之人常以上对下的傲慢态度来治病,医生怀着恐惧的心来承担诊务,治疗起来,就有四难: 一为自作主张,不予信任; 二为不注意保养自身体; 三为骨节不强,不能按剂量用药; 四为好逸恶劳。针治本有法度,施术原有时间,加上恐惧的心情和谨慎犹豫的态度,我的治疗意图尚且不能很好发挥,怎么还可治好疾病呢? 汉和帝对他的回答很满意,郭玉年老辞官。

☚ 寿光侯   张衡 ☛

郭玉ɡuōyù

东汉针灸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县北) 人。《后汉书》记载他曾从程高学医, 并在汉和帝时任太医丞, 针灸技术高超, 为贫苦人民治病很尽心力。他曾指出, 封建贵族的病之所以不易治愈, 是由于他们自作主张, 不知调养身体, 筋骨柔弱,不能用药, 好逸恶劳等。

郭玉

郭玉

郭玉(一世纪末),东汉针灸学家。字通真,广汉雒(今四川境内)人。少年时跟随程高学医,是涪翁的再传弟子。精通医学,针术尤为高明,当代知名。汉和帝时任太医丞。相传和帝曾令一男一女处帷中,让郭玉各诊脉,郭玉立即判断出脉有男女,并非一人,和帝叹服。史书记载,郭玉与和帝讨论医道,郭玉认为:“医之为言意也”,人体腠理至微,施针之时,差之分毫即致乖错,须随气用巧,神存于心手之际,心领神会而难以言传。郭玉为贫贱百姓治病,往往一针即瘥,而治疗达官显贵,时常不见效,帝问是何缘故,郭玉说:为达官显贵治疗有四难。自作主张,不服从医嘱,一难;自身摄生不谨慎,二难;养尊处优,好逸恶劳,三难;筋骨不壮,不能使药,四难。而且显贵处尊高以待医生,医生怀恐惧之心、谨小慎微地临诊,这种状况下施针治疗难以奏效。和帝十分赏识郭玉的高论。

☚ 涪翁   张仲景 ☛

郭玉

东汉广汉雒县(四川广汉北)人。师事名医程高,精针灸。和帝时为太医丞。乐为贫困百姓治病,针到病除。达官贵人求医者,疗效颇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