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治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治澄

郭治澄1918—1985

湖北省著名新闻工作者。原名治臣,曾用名昌吉、石容,化名郭绍甫。四川省资阳县人。1937年8月,郭治澄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政治经济学系。1938年6月,经于北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总支青年小组组长,法学院党支部书记,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0年6月奉命调离四川大学,任中共宜宾地区工委书记。10月,任中共宜宾中心县委宣传委员兼青委书记。不久,以在宜宾出版的《芜湖晚报》经济版编辑的职务为掩护,直接领导该报的宣传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该报先后两次拒发中央社关于所谓新四军叛国被国军歼灭的电稿,及蒋介石在总理扩大纪念周上关于新四军问题的讲话。2月22日,郭以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捕,囚于宜宾县监狱。8月11日晨,趁日机轰炸宜宾之机,与难友们一起越狱。国民党当局发出通缉令,四处捉拿。1948年5月在上海找到党组织;8月,组织派他去香港参加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学习班;10月,被派到武汉,任中共武汉地下市委文化工作组组长。郭以“华中经济通讯社”经理的职务为掩护,组织文化界新闻界开展宣传活动,迎接武汉解放。
1949年5月底,郭治澄调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社工作,任财经组长、经济部副主任。1952年底,中南局《长江日报》停刊,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改名《长江日报》,郭调武汉《长江日报》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1959年9月庐山会议后,郭受到错误的批判,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下放到大悟县农村劳动。1961年郭在市委领导下,筹办《武汉晚报》创刊。“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资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1972年《长江日报》社成立党委,3月,郭治澄被选为《长江日报》社党委委员,任副书记,不久又兼任副社长。1978年5月,郭又调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和理论方面的工作。1982年被选为中共武汉市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任湖北省和武汉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郭治澄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在长期的新闻领导工作岗位上,重视报纸的群众工作,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他勤奋写作,作风踏实,为人正派,关心群众,逝世前几小时,还伏案耕耘,受到武汉新闻工作者的爱戴。

☚ 觉悟社   恽代英 ☛
000064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