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郑逸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郑逸梅1895—1992

江苏吴县人
农工民主党员。著名作家,文史掌故家。南社社友。曾任中学、大学教职数十年。著有《梅瓣》、《游艺集》、《茶熟香温录》、《浣花嚼雪录》、《孤芳集》等。
本姓:鞠
名:愿宗
小名:宝生
学名:际云
号:逸梅
笔名:逸梅
自称:旧闻记者
自谥:文迂、文迂公
晚称:补白大王长寿翁
人称:补白大王
印章别署:灯下白头人、扫叶老残
别名:一湄、大迂、大迂居士、双梅龛主、扫叶老残、冷香、纸帐铜瓶龛主、拙鸠、郑留、陶拙安

郑逸梅

补白大王郑逸梅枕 书文汇报1979年7月22日,文教资料简报
(江苏)1982年9期
访老作家郑逸梅
掌故罗胸谈何易——访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
陈左商
陈 直等
*文汇报1981年5月25日
解放日报1982年6月26日

老作家郑逸梅
“掌故之王”——访作家郑逸梅
郑逸梅的藏书癖
自说自话
陈左高
王金海
刘祥龙
纸帐铜瓶室主
*文汇报1983年9月9日
黑龙江日报1984年11月20日
湖南日报1985年11月3日
永安月刊1949年116期,鸳鸯蝴蝶派文学
资料(上册)第359页
郑逸梅著作的题词评语辑录
郑逸梅主编的书和报
拜访郑逸梅门人
郑逸梅小史
郑逸梅著作要目表
我的祖父郑逸梅
我的写作是怎样开始的
我是怎样编写《南社丛谈》的
郑逸梅自传
高肖鸿
沈伟方
绍之
徐碧波
高肖鸿
郑有慧
郑逸梅
郑逸梅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9期
晋阳学刊1983年6期,*大成1984年129
我是怎样度晚年的
补白大师郑逸梅
郑逸梅的迂与达
郑逸梅
刘东远 齐涤昔
老人天地1984年8期
瞭望1984年36期
人物1985年4期
我和赵眠云
记“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
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郑逸梅
郑逸梅
陈恩池
徐碧波
文苑花絮第20页
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152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583页

郑逸梅

郑逸梅小记
郑逸梅和他的“纸帐铜瓶室”
“补白”生花八十春——文坛老人郑逸梅逝世前
陆剑青
邵引武
钱勤发
团结报1988年11月29日
文艺报1989年12月16日
新民晚报1992年7月18日
郑逸梅自订年表
郑逸梅自传
文史掌故家郑逸梅
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
作家、文史掌故家郑逸梅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
郑逸梅
郑逸梅
高 天
郑仁佳
李方诗等主编
文教资料1988年3期
档案与历史1990年2期
瞭望(海外版)1990年6、7期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5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277页
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在上海逝世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290页

郑逸梅(1895—1992)

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本姓鞠,名愿宗,乳名宝生,字际云,以笔名行,别署冷香、陶拙庵等,自谥文迂,号纸帐铜瓶室主、秋芷室主、补白大王、长寿翁等。顾慰若、胡石予弟子。1912 年考取草桥中学,次年译文于《民权报》征文获甲等。1915 年为《民权素》月刊撰稿,为给杂志撰稿开端。1916 年毕业,考取江南高等学堂肄业。1918 年试作诗成《凝香词》百首。次年主持惠育学校教务。1920 年与赵眠云、范君博结金兰契,同辑《游戏新报》《消闲月刊》,次年共同发起星社。参译《福尔摩斯探案》,为扬州俳文函授社编纂讲义。后为上海各大小报刊杂志撰稿,多笔记短篇,被友戏称为旧闻记者、补白大王。1923 年自办《新声》杂志,后与赵眠云主编《消闲录》《联益之友》。1926 年出版首部笔记集《梅瓣》,同年参加新南社,出版《红花儿》。1928 年兼任苏州旅沪公学教员,先后为上海影戏公司编剧《糖美人》《万丈魔》等,出版所著《游艺集》《茶熟香温录》《羽翠鳞红集》《浣花嚼雪录》等。1931 年定居上海,编辑《华光》半月刊,出版长篇武侠小说《玉霄双剑记》等。1932 年主编《金刚钻报》,出版《孤芳集》,参加谜社萍社。次年为联华影业公司中国第一部滑稽片《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及《南海美人》《三生石》等片编剧。1934 年任中孚书局编辑,出版所著《逸梅小品》。次年与戚饭牛合辑《三国大全》,出版所著《逸梅丛谈》《花果小品》《小品大观》等。为上海有声影片公司编剧《桃花梦》《国色天香》,为艺华影业公司编剧《新婚的前夜》等。入友联影片公司工作,兼任共舞台及新华影业公司宣传主任。又任中央书店编辑,标点晚明秘籍刊成《国学珍本丛书》。1937 年初任私立国华中学高中部国文教员,后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兼任中华第二职业补习学校、知行夜校国学专修科主任。曾任务本女中、大夏附中及大同、徐汇等多所中学及音乐专修馆、志心学院、诚明文学院教员。抗战胜利后任教于新中国法商学院、晋元中学。曾入长虹画社,编辑《永安月刊》。1947 年为《中国美术年鉴》列为艺术评论家。1949 年夏自刊《味镫漫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曾任晋元中学副校长。历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当选普陀区政协委员。1985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港澳著名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与日记部分主编。以梅为癖。爱好山水、花木、骨董、字画、金石、典籍,尤喜集藏扇笺及名人尺牍。笔记掌故尤称大家。著有《南社丛谈》《逸梅随笔》《艺坛百影》《艺林散叶》等,遗稿汇辑为《郑逸梅文稿》《郑逸梅作品集》《郑逸梅选集》等。

郑逸梅

郑逸梅1895—1992

散文家、剧作家。原名际云,笔名疏影、冷香、纸帐铜瓶室主等。江苏吴县人。早年曾参加南社。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主编过《消闲月刊》《联益之友》《金刚钻报》《永安月刊》,并任上海影片公司编辑,写下《三生石》《国色天香》《桃花梦》《万丈魔》《新婚的前夜》等剧本。抗战初期任上海音乐专修馆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法商学院教授,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他的著述甚丰,多为文物掌故和名家轶事,兼及人情风物、山水胜迹。文笔简练古朴。著有散文集《逸梅小品》《逸梅小品续集》《花果小品》《人物品藻录》《逸梅丛谈》《淞云闲话》《味灯漫笔》《上海旧话》《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艺坛百影》《南社丛谈》《书报话旧》《掌故小札》《艺林散叶》等。有《郑逸梅文稿》。

☚ 郑伯奇   王思玷 ☛
郑逸梅

郑逸梅1895.10.19——

原名郑际云。笔名有拙鸠、疏影、冷香等。江苏吴县人。二十年代主编过《消闲月刊》、《联益之友》等。三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影片公司、新华影业公司、上海音乐专修馆任职。主要剧作有《三生石》、《糖美人》、《国色天香》、《桃花梦》、《万丈魔》、《新婚的前夜》等,曾在上海等地上演。电影剧本有《红羊豪侠传》等。还主编《金钢钻报》、《明星日报》、《永安月刊》等。作品还有散文、杂文,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其文庄谐兼至,言之有物,笔墨精炼,有“补白大王”之称。建国后曾任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

☚ 郑君里   屈楚 ☛

郑逸梅

郑逸梅1895.10.19—

原名郑际云,笔名有疏影、冷香、纸帐铜瓶室主等。江苏吴县人。曾加入南社,为农工民主党党员。二、三十年代,曾先后主编过《消闲月刊》、《联益之友》、《金钢钻报》、《明星日报》、《永安月刊》等报刊。解放后,曾任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他是一个多产的散文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子有《逸梅小品》、《逸梅小品续集》、《花果小品》、《人物品藻录》、《逸梅丛谈》、《淞云闲话》、《味灯漫笔》等多种,所写多为文物掌故和名家轶事,兼及人情风物,山水胜迹,篇幅简隽、文笔老到,在知识与趣味中微寓讽世之旨。他在解放后出版的集子有《上海旧话》、《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清娱漫笔》、《艺坛百影》、《文苑花絮》、《郑逸梅文稿》、《皇二子袁寒云》等多种。

☚ 郑振铎   单复 ☛
郑逸梅

郑逸梅1895~

教育家、作家。上海市著名长寿老人。郑老养生之道:
❶笔不停挥,动脑多思。每天上午定为创作时间,下午一般看书、看报。郑老的脑细胞有充满的活力而不衰,是长期坚持脑力劳动的结果。证明“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用脑容易早衰老的说法,是没根据的。当然不要用脑过度,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与爱好,每日坚持一定时间的脑力劳动,读书养性,诗词娱寿。
❷运动内容别具一格。郑老居住在二楼亭子间,由于书多,橱顶、橱下皆有,写作时要阅读资料,每日爬上爬下找书、搬书;此外,出外、回家上下楼梯成为郑老的特殊运动项目。
❸饮食清淡,少量、富营养。
❹早睡早起,不“开夜车”。

☚ 吴若安   中国封建社会长寿帝王 ☛
000027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