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板桥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郑板桥集 郑板桥集诗文别集。清郑燮作。燮号板桥,故名。包括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五部分。诗钞收诗三百余首,词钞收词近百首,小唱部分收道情十首,题画中所收多为诗。另有补遗、附录。板桥诗、书、画俱精,号称“三绝”。所作诗词、道情,清新流畅,风格近于袁枚。颇多反映现实之作,如《逃荒行》、《还家行》、《悍吏》、《私刑恶》等,富于社会意义。有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增补题画诗文出版。1985年又有齐鲁书社本、中国书店本。 ☚ 鲒埼亭集 石笥山房集 ☛ 《郑板桥集》《郑板桥集》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著名的“杨州八怪”之一。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以岁饥为民请赈忤上官意而辞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为立生祠。后终老扬州。板桥多才艺,其诗、书、画,人称“三绝”。他推崇杜甫、白居易,诗作多体现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心,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历来为人称道。而《悍吏》、《私刑恶》等诗则有力地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官吏的暴虐贪婪:“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悍吏》)“一丝一粒尽搜索,但凭皮骨当严威”。他的诗语言晓畅,通俗易懂,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板桥词多写景状物及酬赠之作,亦有佳制。其散文以家书为代表,语直情真,风趣横生,传诵尤广。 《郑板桥集》共分6辑,即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补遗。前5辑系据郑氏自刻本排印。后一辑系从公私藏家及有关报刊书籍碑拓中收录郑氏集外作品编成。该书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多次重印。 郑板桥集 《郑板桥集》收诗歌和散文。郑燮以书画名世,是清扬州八怪之一。其文在当时也唱别调,反对拟古,反对繁芜的释经文,真挚自然,不事堆砌和雕饰,清新流畅,平易朴实。旧有《板桥集》,此本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点本,1962年版,增《补遗》及年表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修订重版。 ☚ 郑燮 陈弘谋 ☛ 郑板桥集 《郑板桥集》清代郑燮著。分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五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杜诗、韩文”“六君子本色”为例,加以证明(见《家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这突破了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神韵说”的藩篱,也越出了自唐以来部分文论家以含蓄蕴藉为无上妙境的局限。作者以禅论文,提出了“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补遗·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的著名观点。他强调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强调作品艺术的“美”、内容的“真”和命意的“善”三者兼备:“理明词畅,以达万物天地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同上)他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大乘法”,而把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锦绣才子”那些“劳而无谓”的作品称之为“小乘法”。虽然以禅为喻不免有几分模糊,归入“大乘法”的作家作品也未必都很恰当,但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 秋山论文 论文偶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