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文公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北朝北魏摩崖刻石。即《魏故兖州刺史郑羲之碑》。有上、下二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掖县云峰山,碑额题为《荧阳郑文公之碑》。二碑内容文字大致相同,记述郑羲生平事迹及著作。正书。用笔舒展淳厚,结体稳健宽博。清代包世臣认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 “真文苑奇珍也” (《艺舟双楫》)。为近代书家所推崇。宣武帝永平四年刻。因与郑羲之子郑道昭的《中明坛》题名、《云峰山五言》题诗同出一手,书评家认为即郑道昭所书。现通行的多为下碑拓本。 ☚ 长门铭 龙门二十品 ☛ 郑文公碑 258 郑文公碑北魏摩崖石刻。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宣武帝永平四年(511)立。正书,传为郑道昭书。有上下二碑,上碑在今山东平度县天柱山,22行,满行50字。下碑在今山东掖县云峰山,正书额题“荧阳郑文公下碑”七字。51行,满行29字。书法敦厚,现通行拓本多为下碑。 ☚ 爨龙颜碑 张猛龙碑 ☛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亦称《郑羲碑》。北魏正书摩崖刻石。传为郑道昭书。永平四年(511年)立。碑分两处,一处在山东平度天柱山,称“上碑”;一处在山东莱州市云峰山,称“下碑”,碑文大体相同。书体宽博高逸、雄峻秀朗,为书坛所珍视。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北魏永和四年(公元511年)立,正书。摩崖刻石,分上下二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碑》,现存平度天柱山;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现存掖县文峰山(又名云峰山、寒同山)。上碑高3.2米,宽1.5米,20行,每行50字;下碑高2.8米,宽3.6米,51行,每行29个字。较上碑多479字,字也略大。两碑同文,只数处字句少异。下碑有碑额,正书《荥阳郑文公碑》2行7字。此碑特点,笔法多为扁方结构之中,凡交插处“焊接感”甚佳,特显厚重严密。撇笔挥洒;横笔涩润、捺笔挺拔,折笔园方,钩笔轻俏,,点法多姿,柔中有刚。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稀世瑰宝。学习魏体的珍贵资料。 ☚ 郑鲁门 郑季宜残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