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邵力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邵力子1882—1967

浙江绍兴人
同盟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南社的发起人之一,著名爱国人士。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等职。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著有《建国在作战的时候》。
原名:夙寿(又一说凤寿)
初名:景奎
字:仲辉
号:力子
笔名:力子、天富、籀因
尊称:和平老人
别名:闻泰(一说为原名)
外号:麻团

邵力子1881—1967

原名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1925年任黄埔军官学校秘书长。1926年蒋介石策动反共,邵退出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公学校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共和谈时,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被称为“和平老人”。1949年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平与共产党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同年9月,被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

邵力子

和平老人邵力子全国政协文史资料
研究委员会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10月版254页
和平统一 振兴中华——纪念邵力子同志诞辰
一百周年
刘 斐 屈 武人民日报1982年6月26日
“和平老人”百岁祭(邵力子女儿谈邵力子先生)
邵力子二三事
我景仰的邵力子先生
何公心
周俊元
丁 玲
新民晚报1982年6月28日
羊城晚报1982年7月13日
人民政协报1983年9月21日,团结报
1985年3月9日,丁玲选集第3卷第
327页
“五四”时期的邵力子
邵力子的记忆力
邵力子和邓宝珊
邵力子移风易俗轶事
时人汇志——邵力子
晨 朵
冯英子
傅学文
晨 朵
团结报1984年5月12日
中国报刊1984年5月30日
团结报1984年12月8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1月4日
国闻周报1930年7卷10期
邵力子(1882—1967)关国煊*传记文学1982年41卷3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6册第144页
邵力子先生在台湾
邵力子先生二三事
出使苏联的回忆
唐振绪
张丰胄
邵力子
文史通讯1982年5—6期
中国建设1982年11期
人物1983年1期,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
60辑第181页
邵力子生平大事纪要
邵力子列席过党的“一大”吗?——与陈德和同
志商榷
晨 朵
学 文
浙江师院学报1983年1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3年3期
对《邵力子生平大事纪要》的一点辨伪
邵力子先生二三事
也谈邵力子与中共“一大”
邵力子在建党前后的活动和贡献
邵力子的办报生涯
缅怀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
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
邵力子在陕西史料略述
致力北平和谈的邵力子
邵力子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我的父亲邵力子和我们的家
邵力子
王国荣
君 实
叶炳南
朱顺佐
朱顺佐等
龚光朗
朱顺佐
王自成等
朱顺佐
吴广义
邵伟真
袁钟秀
浙江师院学报1983年4期
文物天地1983年6期
浙江学刊1984年1期
浙江学刊1984年4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5年1期
源流1985年2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5年2期
民国档案1985年2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5年3期
历史知识1985年3期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第49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6辑第
10页

邵力子(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9分册第61页
邵力子
邵力子(1881—1967)
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政治第46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71页
邵力子(1881—1967)
邵力子
新闻界名人介绍:邵力子(1882—1967)
张敏孝
傅润华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79页
中国当代名人传第90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81页
邵力子先生一九四八年台湾之行
回忆邵力子先生二三事
邵力子生平简史
邵力子先生致力于一九四九年国共和谈
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
忆邵力子先生二三事
怀念新闻师尊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先生和开明书店
和平老人邵力子
邵力子与《民国日报》
邵力子
邵力子与共产党
和平老人邵力子
邵力子生平简史
南社社友事略: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和《觉悟》副刊
政务院委员邵力子
唐振绪
黄廷桂
傅学文
程思远 张丰胄
孙越崎
凌其翰
万枚子
厂民
叶圣陶
曹聚仁
徐铸成
坦荡荡斋
元林
朱顺佐
编者
郑逸梅
蒋叔良
魏桥等
刘汉东
曹聚仁
周末报编委会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8辑第103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8辑第109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67辑第95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第1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第8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第16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8辑第20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216页
我与开明第106页
我与我的世界第328页
报海旧闻第25页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322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165页
绍兴贤人志(一)第171页
复旦大学志第1卷第451页
南社丛谈第166页
党国伟人轶事第87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115页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106页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217页
*新中国人物志(下)第1页

邵力子

邵力子传
邵力子
我的祖父邵力子
邵力子主编《觉悟》
邵力子和上海大学
北伐时期的邵力子先生
冬日的怀念
怀念力子——为邵力子逝世二十周年而成
朱顺佐
朱顺佐
邵黎黎 孙家轩
钟 风
王家贵
傅学文
邵黎黎
傅学文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420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389页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69页
上海政协报1986年2月7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7月15日
团结报1986年7月19日
团结报1987年12月19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12月25日,团结报
1987年12月26日
方志敏与邵力子
邵力子与国共合作
邵力子
邵力子在陕西两事
冯玉祥、杨虎城、邵力子与民国时期的陕西公路
邵黎黎
朱顺佐等
邵黎黎
张立星
周治敦
团结报1988年2月16日
联合时报1988年11月25日
民国档案1986年2期
民国档案1986年2期
陕西交通史志通讯1986年3期

鲁迅与邵力子
《邵力子文集》和《和平老人邵力子》
简论周恩来和邵力子在国共合作中的共同活动
与贡献
朱顺佐
丰云
朱顺佐
绍兴师专学报1986年3期
中国建设1986年6期
浙江学刊1988年1期
《邵力子传》序言
解放后第一个宣传计划生育的人
五四运动中邵力子在上海的活动
邵力子与早期上海工人运动
“五四”时期邵力子的妇女解放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
邵力子传——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巨人
邵力子(1882—1967)
治国不遗前贤——毛泽东与邵力子
邵力子
和平老人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
邵力子(1882—1966)
邵力子(1882—1967)
邵力子(1882—1967)
李新
思乡
傅绍昌
陈卫民
张朝凤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汪新主编
朱顺佐
范济国
刘学侠
袁钟秀
陈仲丹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京声溪泉
绍兴师专学报1988年3期
中华英烈1990年3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2期
史林1994年4期
史学月刊1996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31页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46页
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第三卷第221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43页
毛泽东与他的友人第208页
民国人物传(七)第1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2卷第312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4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562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72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87页

邵力子1882——1967

原名夙壽,又名聞泰,字仲輝,浙江紹興人,1882年 (清光緒八年) 生。早年讀私塾。1902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學習。1903年鄉試中舉人,為陝西候補知縣; 同年,入上海震旦學院學習。1905年轉入復旦公學學習。1906年秋離校赴日本考察新聞。1907年春,協助于右任等在上海創辦《神州日報》》; 同年隨于右任赴日本,在東京會見孫中山。1908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去陝西高等學堂任教,後被陝西當局驅逐出境。回上海後、與于右任等創辦《民立報》。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民立報》停刊,到復旦公學任語文教員。191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與葉楚傖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1920年5月,與陳獨秀等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下半年轉入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10月,與于右任等創辦上海大學,任副校長。1923年底,代理校長。1924年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秘書。1925年夏赴廣州,任黄埔軍官學校秘書長; 同年10月,任軍校政法部主任。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届中央監察委員; 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8月退出共產黨,代表國民黨去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會議; 會後,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7年5月回國。1928年2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29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三届中央監察委員。1931年2月,任中國公學校長兼復旦實驗中學主任; 5月任國民會議代表; 6月任國民政府委員; 12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届中央監察委員,任甘肅省政府委員; 1932年1月,任甘肅省政府主席。1933年5月,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1935年6月,暫代陝西省政府民政廳廳長; 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届中央監察委員。西安事變後,被免職。1937年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 7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1938年3月,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同年底,任中蘇文化協會副會長。1939年3月,任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委員。1940年4月至1944年11月,任駐蘇聯大使。回國後,任國民參政會秘書長,憲法促進委員會秘書長。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參加中國政治協商會議;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社會經濟研究會委員;11月派為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1949年2月14日,以非正式代表隨李宗仁組織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赴北平。隨後到石家莊,會見毛澤東、周恩來後,回到南京; 4月參加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赴北平與中國共產黨談判,簽訂“國内和平協定”; 同月23日,與張治中等宣布脱離國民黨政府,留在北平; 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平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5歲。

邵力子(1882—1967)

近现代绍兴(今属浙江)邵家溇人。初名景奎,字仲辉,又名凤寿,学名闻泰,号籀因,以笔名行,别署天富、景墨等,绰号麻团。幼随父邵霖移居江苏吴江盛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中式举人。曾入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震旦公学、复旦公学。三十三年留学日本学新闻,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回上海,佐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反清革命。1912 年兼任《民声报》记者,加入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兼任绍兴旅沪公学校董,后任竞雄女学、复旦公学教员。次年“二次革命”反袁失败后,与于右任创办《生活日报》。1914 年参加南社、中华革命党。1916 年与叶楚伧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经理兼本埠新闻主编,次年兼任复旦大学国文系主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辟《觉悟》副刊并任主编,加入中国国民党,兼任上海河南路商会联合会会长。坚持反帝反封建立场,秉承“兼容并包”主义,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1920 年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次年参与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筹备中共“一大”会议,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兼校评议会委员。1923 年与柳亚子等发起成立新南社,被推为编辑主任。1925 年因参与领导五卅运动遭通缉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曾代理政治部主任,兼任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宣传委员。次年参与改组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秘书处处长,兼政治部主任。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 年起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国公学校长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三届中央监察委员,甘肃省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1936 年末西安事变时曾被拘禁,主张和平解决。次年春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随蒋介石同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于庐山会谈,开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战爆发后,曾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等。1945 年参加国共重庆谈判,积极促进签订《双十协定》。次年初代表国民党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被指定为“国民大会”代表。1947 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任社会经济研究会、“国民大会”筹委会委员。1949 年参加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和谈,破裂后未归,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致力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被誉为“和平老人”。著有《建国在作战的时候》《苏联归来》等。有《邵力子文集》。

邵力子

邵力子1881—1967

原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同盟会会员。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撰写过大量杂文。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1926年退出共产党。1927年以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他主张国共合作,1949年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居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散文集《苏联归来》是他驻苏期间的所写。如《使苏联来第一次演讲词》、《苏联战时经济情况》、《苏联的工业化》和《沟通中苏文化促进国际合作化以实现总理遗教》等14篇。

☚ 张若谷   邵大成 ☛
邵力子

邵力子1881—1967Shao Lizi

浙江绍兴人。原名闻泰,又名凤寿,字仲辉。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1910年后任上海《民立报》、《民国日报》编辑。1919年参加国民党。1920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与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新南社。1925年离沪抵穗,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兼政治部副主任。同年8月脱离共产党。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央监察委员、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抗战期间,曾任军委会战地政务委员会秘书长、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参与国共重庆谈判。1949年3月任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代表赴北平与中共谈判。《国内和平协定》被南京政府拒绝后留居北平。同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中苏友协副会长等职。1967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

☚ 张治中   上党战役 ☛

邵力子1882—1967

原名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21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退出中共。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1949年脱离国民党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

初名景奎、又名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903年中举,1905年前后入震旦公学学习,1906年赴日学习新闻学。1907年春,同于右任等筹办上海《神州日报》,1908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编辑《神州日报》1909年5月参与创办《民呼日报》,1910年赴陕西高等学校任教,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遭当局迫害,被驱逐出境,10月协助于右任创办《民立报》,1913年回复旦公学任教、兼任《民立报》编辑和《民声报》记者。1913年以于右任的名义在上海创办《生活日报》,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和叶楚伧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十年,并兼编《觉悟》副刊。1920年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2年10月,任上海大学副校长,次年底代理校长。1923年与柳亚子、叶楚伦创立新社,提倡新文学,1925年夏赴广州,任黄浦军校秘书长,1926年以国民党友好代表身份出席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俄文,1927年5月回国。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总司令部秘书长,1932年任国民党甘肃省主席、次年改任陕西省主席。1936年西安事变中,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过积极作用。1937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0—1942年任驻苏大使,1943年任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参加与共产党的谈判,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谈判结果后,留居北京。1949年9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后连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职,1967年12月在北京逝世。

☚ 启蒙通俗报   邵飘萍 ☛

邵力子1882—1967

原名闻泰,又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903年中举。后就学于上海。1907年从南洋公学毕业后到日本学新闻学,在日本创办《神州日报》。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参加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10年。1919年6月后,又兼该报《觉悟》副刊主编。1920年在上海参加发起共产党。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副校长、代校长。1924年国共合作后,曾任黄埔军校少将秘书长、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和主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26年8月适应需要正式脱离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华民国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和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团团长等职。在国民党三、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还是国民党六大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常务委员。1949年参加第一届政协,任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12月在北京病逝。

邵力子

邵力子

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882年生。上海南洋公学、上海震旦学院、复旦公学毕业,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清朝举人。1907年春在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 《神州日报》。1908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去陕西高等学堂任教。1913年到复旦公学任语文教员。191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与叶楚伧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下半年转入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10月与于右任等创办上海大学,任副校长。1923年底代理校长。1924年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1925年夏任黄埔军校秘书长; 同年10月任军校政法部主任。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 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8月代表国民党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议。1928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9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2月任中国公学校长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 5月任国民会议代表; 6月任国民政府委员; 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并任甘肃省政府委员。1932年1月任甘肃省政府主席。1933年5月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1935年6月代陕西省政府民政厅厅长; 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7年4月任国民政府委员; 7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38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同年底任中苏文化协会副会长。1939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4月至1944年11月任驻苏联大使。回国后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11月当选为制宪 “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4月任国民政府委员、社会经济研究会委员; 11月派为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949年4月参加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同月与张治中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当选为常务委员。1956年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

☚ 陆福廷   邵元冲 ☛
000042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