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邮政储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邮政储蓄yóuzhèngchǔxù指由邮政部门兼营的货币储蓄业务。 邮政储蓄yóuzhènɡchǔxù指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货币储蓄业务。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yóuzhèng chǔxù邮局兼营储蓄业务。 相关链接 1986年4月1日起,全国各地邮局分期分批开办邮政储蓄业务,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城乡居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从此,邮政储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企业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共同发展。 ☚ 邮政编码 游程 ☛ 邮政储蓄邮政部门办理的个人存款业务,邮政金融业务的重要内容。又称邮政储金业务。1919年,四川重庆邮局以 “邮政储金局” 名义办理存簿储金业务,为四川最早开办的邮政储蓄业务。1931年前后,四川邮政储金以 “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 为经营方针,主要吸取公教人员及市民的小额存款,业务有较大发展。到1946年,全省邮政储金存户达93000多户,全额存结110亿元 (旧币)。但由于当时通货膨胀,平均每户所得利息仅合战前的0.029元,以后储金存款急剧下降。1948年,西川区存款仅及全年计划5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邮政部门1950年~1953年兼办储蓄业务。1953年9月奉邮电部指示停办。1981年国务院指示邮政恢复办理储蓄业务。1986年成都市邮政局率先在四川试办邮政储蓄业务。此后四川省陆续在全省各市、地、州、县邮局及其分支机构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四川省邮政储汇局为全省邮政储蓄业务的管理机构。1990年以前,受理现金,不受理支票; 1990年开始也可受理支票。现开办有定期、活期、异地存取、存本取息、定额定期、有奖、定活两便等储蓄业务,还结合邮电特点,开办汇款转储蓄、代发工资转储蓄、代缴电话费等业务。1995年全省邮政储蓄余额达88.8亿元。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youzheng chuxu银行委托邮政部门办理的储蓄业务。1861年首创于英国,目前在国外开展得比较普遍。我国1949年以前曾设有邮政储金汇业局,办理各项金融业务。195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邮电部发出《关于银行委托邮局代理储蓄业务合约的规定》,对邮局办理储蓄业务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项业务没有开展起来。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经国务院批准,从1986年2月1日起,邮政部门在北京、天津、上海、郑州、沈阳、石家庄、成都、西安、南京、广州、福州、长沙等城市的一批邮电局(所),陆续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办储蓄是为国家筹集资金,发展人民储蓄事业,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邮政储蓄主要受理以个人名义的定期、活期存款(包括互助储金和城镇小集体企业的存款),不受理支票。邮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坚持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储户可以随时存款、取款,享有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权利。邮政部门吸收的储蓄存款,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支配。 ☚ 邮电通信业 邮政汇兑 ☛ 邮政储蓄见“经济”中的“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中国邮政企业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办理的个人邮政活期、定期人民币储蓄。1986年2月开办。邮政企业吸收的存款归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支配,利息由人民银行承担,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付息。人民银行按邮政企业实际交存的存款、按月累计日平均余额的2.2‰,付给邮政手续费。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1986年4月1日在各地邮电局分期分批开办,储蓄种类和利率与人民银行一样,初为代办性质,1990年改为邮电自办业务。是年,全省邮政储蓄余额13.47亿元,列全国各省市第4位。1994年,全省邮政储蓄余额62.6亿元,列全国各省市第5位。 ☚ 特快专递 市内电话复式计次 ☛ 邮政储蓄邮政部门办理的、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邮政储蓄1861年首创于英国。中国的邮政储蓄始于1919年。目前我国开办的邮政储蓄是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邮政局代办的储蓄业务。它执行国家统一的储蓄政策、原则、方针、章程和存款利率。邮政储蓄受理个人人民币储蓄(包括互助储金),不受理支票,所吸收的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按储蓄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付给邮政部门代办费。 邮政储蓄通过邮政部门办理的储蓄。邮政储蓄1861年始于英国,以后传人日本等国。我国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1986年1月27日发出联合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12大城市开办邮政储蓄,以后陆续扩大,迄今为止,邮政储蓄网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国。我国邮政储蓄是人民银行委托邮政局代办储蓄,它执行统一的储蓄政策、原则、章程和存款利率。比如实行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和为储户保密”。邮政储蓄所吸收的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人民银行按储蓄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付给代办费。这是利用邮政网点普遍的条件,发展人民储蓄事业的重要措施。邮政储蓄的优点在于: 一是有利于多渠道吸纳资金,储蓄一般是到银行,邮政储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邮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信誉卓著,人民群众乐于到邮政部门进行储蓄活动。二是方便人民群众储蓄。邮政部门网点星罗棋布,储蓄方便。而且邮政部门还结合自身的情况,开辟了一些特色业务。比如汇转储业务,汇款单可直接转成存款单 (存折),简化手续,方便群众。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postal savings又称“邮政储金”。邮政部门办理的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邮政储蓄1861年首创于英国,旧中国时的邮政储金始于1919年。目前开办的邮政储蓄是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邮政局代办的储蓄业务,它执行国家统一的储蓄政策、原则、方针、章程和存款利率。邮政储蓄受理个人人民币储蓄(包括互助储金),不受理支票。其所吸收的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按储蓄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付给代办费。 ☚ 储蓄 强迫储蓄 ☛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与人民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邮政机构,在办理各类邮件、汇兑等业务的同时,又办理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在历史上叫做邮政储金业务。它是集聚社会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 ☚ 有奖储蓄 保值储蓄 ☛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Postal Savings日本通过邮政系统吸收居民储蓄存款的制度。起源于1874年。100多年来,邮政省储金局已建立了23000多个经营储蓄业务的分支机构,遍及全国每一角落,居民存款极为方便。近年来,全邮局建立了电子计算机联络网,存款人在一处存款后,可在全国任何一所邮局取款。政府又对300万日元以下的邮政存款予以免税优惠,邮政存款的利息率略高于银行系统,因此70%的居民都参加了邮政储蓄。截至到1985年,累计金额达94万亿日元,超过了在全国各类银行中个人存款的总和。邮政储蓄资金由大藏省交给资金运用部,作为政府投资与贷款的资金来源。从1955年到1984年,邮政储蓄的金额占资金运用部资金总额的50%左右,因而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 制度金融 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Postal Saving通过邮政部门办理的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在历史上叫 “邮政储蓄金” 业务。邮政储蓄于1861年始于英国,后传入日本等。旧中国的邮政储蓄始于1919年,由各地邮局办理。1930年3月上海成立 “邮政储蓄金汇业局” 后,储金业务仍由邮局办理。解放后,由于银行业务的普及,于1953年9月1日停办此业务。1986年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指示,于2月1日起在京、津、沪等12个大城市试办23个邮政储蓄点。同年4月1日在全国各地邮局展开。我国开办的邮政储蓄是人民银行委托邮政局代办的储蓄业务,它执行国家统一的储蓄政策、原则、方针、章程和存款利率。邮政储蓄受理个人人民币储蓄,不受理支票。储蓄种类暂定为活期和定期储蓄 (整存整取、零存整取) 两种。其所吸收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人民银行按储蓄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付给代办费。1990年1月11日起由代办业务改为转存业务,其利息由邮局付给储户,人民银行对其转存款利率略高于其他专业银行。这是充分利用邮政网点普遍的条件,既方便了城乡居民,也发展了我国的储蓄事业。 ☚ 保值储蓄 人均储蓄余额 ☛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postal savings邮政机构办理的储蓄存款业务,在日本比较发达。日本的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875年5月,当时只有19家邮局,1985年9月已有邮局23654家。邮政储蓄业务主要有5类:普通邮政储蓄、定额邮政储蓄、定期邮政储蓄、零存整取邮政储蓄及住宅零存整取邮政储蓄。由于邮政机构网点众多,况且邮局的汇兑业务和储蓄业务相关度较大,而且邮政储蓄利率高于银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并可享受免税待遇,更为重要的是邮政储蓄得到了政府信用的潜在担保,因此发展较快。1985年3月末,邮政储蓄余额达 940421亿日元,占日本全国银行存款余额的42.6%。邮政储蓄集中起来的资金存入政府“资金占用部”,成为财政投资的重要来源。日本邮政储蓄的广泛发展还与危机时期私人商业银行的倒闭所引起的金融恐慌有关,因为邮政储蓄中国家是潜在的“最终担保人”,不会发生偿付危机。☚ 派生存款 可转换性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