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邓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邓艾197—264三国时魏国大将。字士载,原名笵,字士则,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幼好军事,曾为司马懿掾属,迁尚书郎。著《济河论》,建议在两淮实行军屯,多建漕渠,使军实有储而免水害。后参与征西军事,拒蜀将姜维有功,迁征西将军。景元四年(263年)与锺会分军伐蜀,艾军偷渡阴平,克江右。蜀后主刘禅投降,艾入成都,升任太尉。锺会诬其谋反,遂被杀。 邓艾邓艾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料远若近,经天纬地/视昧而察,守其必攻/以夷制夷,分化瓦解/批亢捣虚,出奇制胜/通权达变,临机决断/疏于防患,祸起不测 邓艾,曹魏名将,富有军事韬略,在灭蜀战争中,立有奇功。其韬略以雄奇为长,察识为先。 邓艾矫健刚强,善于开拓,然而不明于自身防患,被人利用,遭人暗算。邓艾能远知别人危难而不能近察自身灾祸,当然,这一方面是邓艾在韬略修为上缺少阴柔谦退色彩,但另一面也反映了当时曹魏政权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反映了司马氏的险恶用心。 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 (今河南南阳市南)人。从小失去了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迁到汝南郡,替农民养牛。 邓艾在十二岁那年随母亲到了颍川郡,读到已故太丘县长陈寔的碑文,说:“文辞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大夫的准则。”邓艾就自己改名范,名士则。后来因为宗族中有和他同名字的人,所以又改了回来。 邓艾曾做都尉下属的学士,因为口吃,不能做主管文书的办事人员,担任了稻田守的丛草吏。一个与他同郡的官吏的父亲怜悯他家中贫穷,资助他很多,邓艾当时没有在口头上表示感谢。 每当邓艾看到高山大泽,总是规划测度,指点计划驻扎军营的处所,为此,当时的人大多讥笑他。 邓艾后来作了典农都尉的属官,年终往朝廷呈送计簿的吏员,因为奉使命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他是个不寻常的人才,征召他作府中属官,后又升为尚书郎。从此,邓艾走上仕途,有机会施展才能。 邓艾【同义】总目录 邓艾伏鸾 邓艾dèng ài〖名词〗 邓艾197—264三国时曹魏将领。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少孤,家贫。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只任稻田守丛草吏。后为典农纲纪,因使见太尉司马懿,辟之为掾属升尚郎。著《济河论》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司马懿善之,事皆施行,致大军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正始二年(214年),出参征西军事,升南安太守,与征西将军郭淮共拒蜀将姜维。郭淮用艾谋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封寇将军,迁城阳太守。后从司马懿破文钦,以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解王经围于狄道,以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后于上邽、段谷大破姜维,以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晋封邓侯。景元二年(261年),拒姜维于长城,升征西将军。景元四年(263年)秋,同钟会等分军攻蜀,他率军偷渡阴平险道,降马邈,斩诸葛瞻,直迫成都,刘禅遣使降,遂灭蜀汉。后钟会诬以谋反,遭杀害。 邓艾197—264三国魏国大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曾建议于两淮屯田积谷,广开漕渠。后出任南安、城阳太守,加讨寇将军,西拒姜维。复建策备羌及匈奴,从讨母丘俭。景元二年(261年)迁征西将军,四年(263年)与钟会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太尉。因行事专断,被钟会诬以谋反囚禁。会死,他亦被杀害。 邓艾197~264三国时曹魏将领,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正始二年(214年),出参征西军事,升南安太守,与征西将军郭淮共拒蜀将姜维,郭淮用艾谋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迁城阳太守。后从司马懿破文钦,以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景元二年(261年),拒姜维于长城,升征西将军。四年秋,同钟会等分军攻蜀,率军偷渡阴平险道,降马邈,斩诸葛瞻,直迫成都,刘禅遣使降,遂灭蜀汉。后钟会诬以谋反,遭杀害。 邓艾 邓艾197—264三国棘阳(今河南南阳东南)人。曹操破荆州,徙居汝南(治今河南息县),为人牧牛。初任都尉学士,转稻田守丛草吏,典农纲纪,后为上计吏,得见司马懿,辟为椽属,迁尚书郎。正始二年( 241 ) (《通典》作正始四年),懿统诸军准备伐吴,欲广垦田。积蓄军粮于扬、豫(今豫东两淮间),为灭吴军资,命艾视察陈、蔡(今河南淮阳、沈丘以东至安徽寿县间)。艾见这一带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利;时三隅已定,今后战事主要在淮南,每次大军征举,运兵过半,用费巨大。乃著《济河论》,建议于两淮广开河渠,引水溉田,屯田积谷,通漕运,可省去许昌附近稻田,并汝水、颍水、蒗荡渠水、渦水经淮阳、风台东入淮水, 减少运费。命军士二万人屯于淮北, 三万人屯淮南, 十分之二轮休, 常有四万人且耕且守, 实行军屯。估计丰收年, 可比京师一带增加三倍, 除日常军士开支外, 可余五百万斛, 六、七年间便可积谷三千万斛, 足供十万人五年军资, 然后举兵灭吴, 则无往而不克。懿喜而采纳,当年开始屯田, 北临淮水, 西至泚水(安徽风阳、芍陂以西), 共四百余里, 实行军屯。广开河渠, 修陂堰,扩淮阳、百尺二渠,下通淮水、颍水,于颍水南北穿渠三百余里, 变水害为水利, 灌田三万顷。使淮南北相连,自寿县至京师洛阳, 到处是农官田兵, 使江淮平原土地得到开发, 支持了对吴战争。艾后迁汝南太守, 在其治地开辟荒地, 军民均得其利。迁兖州剌史, 针对当时出现的轻农趋商情况, 上书强调农战的重要: “国之所急, 惟战与农”, 国富则兵强, 兵强则战胜, 农为胜利之根本, 粮食应在兵前运到, 考绩农官也应视其能否积粟富民。艾后征吴伐蜀屡建战功。进位太尉。咸熙元年(264)为钟会谗杀。 ☚ 司马芝 马钧 ☛ 邓艾? —264字士载,原名邓范,字士则。义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太尉司马懿辟之为掾,迁尚书郎。甘露初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邓侯,迁征西将军。景元中大举伐蜀,入成都,蜀平。后为钟会所构,监军卫瓘遣人斩之。 邓艾197—264三国时魏将。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并著《济河论》,加以阐述。后为魏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同钟会分军灭蜀。后为钟会所诬,被杀。 邓艾197—264字士载。三国魏义阳棘阳(河南新野东北)人。少年时为屯田客,好学, 口吃。以干才为司马懿见知。建议并负责两淮屯田,广开漕渠,收获颇丰。迁汝南太守,重视农桑。景元四年(263)与钟会分道伐蜀,以奇军从阴平(甘肃文县)入蜀,直逼成都,刘禅出降。受钟会诬陷被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