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斯·司各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斯·司各脱约1265—1308JohannesDunsScotus

经院哲学家、伦理学家,早期唯名论主要代表之一。生于苏格兰,曾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任教。生前名声很大,被人称为“精明的博士”。其伦理思想包含在他的主要著作《彼得·伦巴德<箴言四书>评注》中。司各脱提倡个人的意志自由,强调个人的实在性和自由性,认为人的意志能够决定是否受感官的引诱,即使没有神圣的恩赐,意志也能够按照自然的道德去行动。人不完全是某种消极和惰性的东西,不是容纳上帝恩赐的空罐子。永恒的幸福集中在意志的行动上,而不是沉思上帝。从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任何政治权力都不是神授的,也不是全部正义的,人们有权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根据普遍同意和社会自己的选择,政治权力才能成为正当的”。他还抨击了罗马教皇在13世纪末期大肆掠夺财产的行为,认为教会占有财富不是“天然的权利”,财富公有制是可以实现的。司格脱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唯意志论倾向,但在缺乏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统治的情况下,它包含有要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积极因素,具有最初的思想启蒙的进步作用。

邓斯·司各脱约1265—1308Johannes Duns Scotus

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反对实在论,认为个别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共相”不能离开个别事物独立存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自身包含着能动的力量。强调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产生的。主张信仰是宗教的范围,理性是哲学的范围,反对哲学从属于信仰的正统神学观点。他的学说被称为司各脱主义,曾长期与托马斯主义相对抗。主要著作有《彼得·郎巴德的&lt;教父名言集&gt;论疏》等。

邓斯·司各脱

邓斯·司各脱1274/1266——1308John Duns Scotus

爱尔兰人,法兰西斯僧团的博士,13——14世纪著名唯名论者。在牛津大学读书。后在牛津、巴黎、科隆等大学任教,代表本僧团同托马斯代表的卢米尼克僧团辩论。著有《牛津论著》, 《巴黎论著》。
司各脱认为,神学高于一切科学。哲学不能以上帝为对象,因为上帝是神学的对象。哲学的原则是认识实物世界,神学的原则是信仰。因此哲学不能采取神学的原则,也不从属于神学,哲学和神学是相区别的。
他认为,个别事物是最高的最后的实在,一般在理智之外并不存在。个别事物是形式和质料(物质)构成的。形式赋予物质的是具体的现实性,所以一物与另一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特殊的具体的形式不同。个别事物是科学认识的唯一对象,认识必须从个别到一般。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人的理性好像一块“白板”,没有什么天赋观念。
他反对托马斯的观点,认为灵魂不是无物质的纯形式,而是“在灵魂中有物质”。在他看来,由于上帝万能,只要上帝愿意,完全可以使物质有思维能力。马克思指出,这是他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
他认为,个人是行动和道德的主体。个人意志高于理性,行动绝对自由。最大的幸福在于行动,即爱上帝。他认为,人是能动的主体,人应该追求最高幸福并靠行动实现它。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戒律。

☚ 罗吉尔·培根   奥康的威廉 ☛
邓斯·司各脱

邓斯·司各脱约1265—1308John Duns Scotus

中世纪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唯名论心理学家。生于伯立克郡的邓斯。1279年入方济各会。1283—1290年在牛津和巴黎学习。1291年任神父。1294—1297年在巴黎大学学习神学,毕业后在巴黎和牛津等地讲授《箴言书》。对心理学的贡献有: (1) 在知识论中,分析知识的动力、发生过程以及性质等问题。(2) 强调人的理智与意志是人的灵魂的两种功能。主要著作有《牛津集》(原名《彼得·郎巴德〈教父名言集〉论疏》)。

☚ 阿奎那   奥卡姆 ☛
000007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