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 第一个时期 (1920年至1966年5月)。这个时期从他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直至1966年5月的 “文革”前夕,包括了邓小平40多年的革命活动。其中又分为三个阶段:
❶抗战以前。在这个阶段中,邓小平先后参加了旅欧旅法党组织的工作,北伐战争时期在冯玉祥部队中从事政治工作,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参加领导了百色起义,后在中央苏区担任过地方党委领导工作,其中两次担任党中央秘书长,第一次是1927年从前苏联回国年底担任中央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处理全党事务; 第二次是中央红军长征到了贵州以后,他再次担任了党中央秘书长并且参加了遵义会议。在这个阶段,邓小平曾经遭受了 “左” 倾路线的打击,被错误地撤销过领导职务。
❷从抗战初期至建国初期。这个阶段是邓小平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北方局书记,晋察冀野战军政委,第二野战军政委,西南局书记等重要的党政军领导职务。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组织指挥了挺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他作为我们党和军队、根据地的一个方面的领导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锻炼出了能够独立自主地处理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是邓小平领导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❸从1952年调中央工作至1966年5月“文革” 前夕。在这个阶段中他第三次担任党中央秘书长,同时还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从1956年党的“八大” 以后担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在这个阶段中,他作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助手。
(2) 第二个时期 (从 “文革” 开始至1977年7月再次恢复工作)。这个时期有10年多一点的时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❶ “文革” 初期到下放到江西以前。这个阶段他被停止了工作,接受所谓的 “批判”。
❸在江西期间。邓小平在江西期间主要是在工厂参加劳动。
❸1973年初恢复工作至1977年3月再次复出。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等领导职务,1975年初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开始对“文革”的破坏进行整顿,因此又一次被打倒。1976年初“批邓” 以后,被停止了工作。粉碎“四人帮” 后,经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努力,再次恢复了工作。这个时期是邓小平领导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邓小平在此期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对建国以后的历史进行冷静思考,特别是 “文革” 动乱所造成的破坏,以及他本人在这十年间先后两次被打倒的经历,促使他面对现实思考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3) 第三个时期 (从1977年7月至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这个时期标志着邓小平领导理论由发展到成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❶拨乱反正阶段,从1977年7月重新工作到十二大以前。在这个阶段我们党面临许多重大的复杂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都得到了顺利的处理,表现出他高超的领导艺术。
❷十二大以后至1992年初。在此期间,邓小平始终处于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虽然他没有再度担任党的总书记或就任党中央主席,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党中央所起的核心作用。在我党历史上,也曾有类似情况。例如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直到1943年3月之间,毛泽东既不是党中央总书记,也不是党中央主席,但没有任何人可以从实质上否定毛泽东是全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七八年间的地位相似。在这个阶段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首先指出 “两个凡是” 的错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问题,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无不体现了他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