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创造性
邓小平领导理论是对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许多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领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领导就是服务。毛泽东同志在阐述领导本质时提出,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他认为,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作为领导者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二是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服务,三是要为基层服务。
(2) 创造与务实相结合。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即一是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是在工作中不能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比如说,对于中央的决定,在你那个地区、那个部门,怎样贯彻落实? 对于下面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 在经济建设中怎样选择项目? 怎样筹集资金? 怎样选拔人才? 怎样改进领导机关的工作? 等等,反映了邓小平领导理论是创造性和务实性的结合。
(3) 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及时总结。他认为,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讲大话、空话的多。要真正仔细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胆子要大,要坚决。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但在具体事情上要小心。要及时总结经验。
(4) 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起点,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和归宿。他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得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是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基本方法。他认为,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热情支持群众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概括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据以丰富和发展我党的理论和政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指出,改革开放中许多东西都是由群众实践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5) 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创造性特征。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映出邓小平领导理论中创造性的三个特征。一是新的途径。他提出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党的基本路线,为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开辟了新途径。二是新的步骤。他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分 “三步走”,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果我们通过努力实现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认为,不但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三是提出了新的思想。例如,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僵化、封闭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照搬照抄也不能建设社会主义; 判断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是与非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等。邓小平领导理论中的创造性,既表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表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