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的认识论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的认识论理论

邓小平的认识论理论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他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价值领域都有重大的贡献。
他认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提到第一的地位。他在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引用了毛泽东的重要论述,指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5页)邓小平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他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邓小平基于这种认识,以高度的洞察力和极大的理论勇气,在1978年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标准应有的权威。邓小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展开改革开放的战略,制定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培育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使全国上下充满了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和揭示了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以及阶级斗争等实践形式的相互关系。实践作为人类及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认识基础,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生产实践、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作为人类的主要实践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过去,由于我们受“左” 的思想影响,多年来事实上把阶级斗争作为实践的最主要的形式,并用阶级斗争实践取代其他主要形式,结果使我们的经济建设遭受了挫折,科学技术得不到普及和发展。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和阶级的状况。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 “第一生产力”。这就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生产实践、科学实验、阶级斗争实践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个社会实践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把生产实践提到了 “中心”、“核心”、“根本” 的地位,把科学实验提到了 “关键” 的地位。从而为人们的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邓小平提出了一种探索新路的开创性实践形式——社会试验——邓小平的社会实验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的社会试验,具有时空的相对有限性,给予特殊的主客观条件的优越性; 制定特殊计划的全目的性; 自觉探索 “一条新路” 的开创性等特点。邓小平社会实验思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试验的必要性;
❷不争论,坚决试,强调试验的坚定性;
❸允许看,不强制,考察试验的合理性;
❹看得要准,步子要稳,体现了试验的典型性;
❺摸着石头过河,善于总结经验,突出试验的探索性;
❻拿事实来说话,注重试验的价值性。邓小平的社会试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体化、群众化,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
邓小平提出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一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这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四个基本点各有侧重,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不同的重要环节,它们又紧密联系,互相贯通,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认识过程。这条认识路线不仅体现了每一个认识环节的辩证特性,而且体现了认识总过程的辩证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认识的起点。客观实际为我们的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需要,提供了对象,提供了问题。要领导中国革命,首先要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 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实事求是” 是认识的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邓小平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书本认识到实际认识,从表面现象认识到深层次本质的认识过程。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 “物质变精神” 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理论指导实际的过程,就是用我们所掌握的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的过程。邓小平指出: “由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想 (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只有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的考验,才能证明它 ‘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7页)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谓 “精髓”,首先指的是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次,所谓“精髓” 指的是根本观点。再次,所谓“精髓” 指的是贯穿于各方面,贯穿于全过程中的基本精神或精神实质,实事求是是贯穿于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在这里强调了实事求是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邓小平在论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十分强调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邓小平指出: “什么叫解放思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解放思想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 “破” 的方面叫解放思想; 从“立” 的方面来说叫做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邓小平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民主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主观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在认识过程中,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邓小平不仅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还提出了三个 “是否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前者是真理性标准,后者是价值性标准。在认识过程中真理性标准和价值性标准是相统一的,人们的认识要有价值,首先它要正确,人们的认识越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及其规律性,它的价值就越高,所以认识的真理性是它的价值性的前提,价值性是真理性的表现。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之所以具有 “根本性” 价值,就在于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
000000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