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邓小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继毛泽东之后,我国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在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他特别关心和重视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同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新问题的不断解决,邓小平教育理论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这个过程同我们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按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将其划分为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1)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产生阶段(1956—1975)。195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作了 《关于整风运动》 的报告。在报告中指出,首先必须大力加强文教战线的领导,切实整顿许多文教组织; 其二,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 其三,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必须运用革命的精神,革新和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加强从工人农民中培养知识分子的工作,并有计划地吸收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入党; 其四,走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认为大学和中专学校毕业生应当到适合他们学科的生产单位去从事一年到几年的劳动后,再根据他们的专长和劳动中的表现分配工作。邓小平的这些观点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明了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结合的方向。这就是他教育理论形成的发端。
1961年上半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就文化教育工作教育工作的讨论做了重要论述。
❶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他指出科学教育水平并不决定于数量。普及是普通教育的任务,高等教育是提高水平。
❷教育发展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❸建立教育法规法纪,以法治教、以法治校。这为我国的教育立法奠定了基础。
❹注重教育的内部调整。邓小平不仅提出了教育发展计划,还殷切期望搞好教育内部的调整,使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他还指出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等一系列协调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66年1月,邓小平对高教部向中共中央汇报全国半工半读高等教育会议讨论情况作了重要指示,他提出的两个观点,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他指出:
❶半工半读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降低教育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步子要稳,其他改革要先试点,工科更要谨慎些。提出了发展规模要适当,发展速度要适宜的决策。
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教育战线的形势,是符合当时教育战线的实际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为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疯狂破坏教育工作,炮制 “两个估计。” 鼓吹同十七年的教育“对着干”,把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干部、教师当作专政对象,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在大批 “唯生产力论” 的同时,大批“智育第一”,胡说 “知识到手,人被夺走”,“知识越多越反动”,……他们蔑视知识,否定教育,毁灭学校,给我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大损害。在此严峻的时刻,邓小平代表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的极左教育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提出科学研究工作后继有人问题,中心是教育部门的问题。同时,他强调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他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学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拉住了。他又说,不懂数理化、外语,还攀什么高峰。
(2)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发展阶段(1977—1982)。这一时期邓小平全面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❶从现代化——科学技术——教育三者关系的角度,提出了2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他说: 从现在开始抓起,5年小见成效,10年中见成效,15年20年大见成效。
❷他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办好重点大、中、小学等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重普及,又注重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❸他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英明论断。他要求全党一定要在党内营造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气氛。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他说,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❹他提出了我国教育管理的模式。他说,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明确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
(3) 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即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成熟阶段 (1982年以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的经验,吸取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❶他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1983年10月,他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 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教育思想,正确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要战略决策。
❷他提出了我国终身教育的结构体系。1983年3月,邓小平提出,包括职工教育在内的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他提出要构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❸他提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学校教育要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教育广大人民成为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守纪律的新型公民。从而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网络系统,共同培养 “三有一守”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❹他指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内容。1987年1月,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甚为喧嚣时,他强调,我们讲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需要经常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人民。1989年6月他又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有错,那就是坚持得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邓小平始终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内容。
❺他强调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没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 教育事业   教育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 ☛
000002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