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军事人才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军事人才理论

邓小平军事人才理论

一个国家要全面发展,要保持繁荣稳定和独立自主,必须要把经济搞上去,增强综合国力,还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没有这一点就很难谈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要加强国防就必须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可能非邓小平不能概括全面。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活,使邓小平在军事指挥方面具有非凡的阅历。“雄才多磨难” 的坎坷复杂经历,使他对人才的作用、素质、环境、心境等等,体会很深。他担任军委主席与党政领导重要职务后,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眼前的、长远的根本利益出发,系统地阐发了极其深刻的独到的权威性的军事人才理论,组成了当代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军事人才理论科学体系。
“培养接班人,这件事关系到军队建设和未来及侵略战争的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3页)邓小平这一论点,深刻地揭示了军事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看,培养合格的现代军事人才,既是现代化军事建设追求的战略目标,又是高效能地实现军队其他战略任务的决定性因素。从军事人才与部队建设的关系看,过去和现在的实践都证明,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敢于坚持原则、有献身国防精神的军事人才,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部队带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战斗任务。
精简、消肿,是培育选用军事人才的一个前提。在 《邓小平文选》 中多次论及精简、消肿——提高军人素质” 的问题。在 《军队要整顿》 中提出要 “解决军队臃肿不堪” 的问题。在 《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十分明确地提出 “臃肿,根本无法培养、选择人才。” 从消肿、精简入手——达到培养、选择军事人才目的,这是贯穿于邓小平军事人才理论中的重要原则,把精简部队、消除臃肿与造就、选拔军事人才有机地联系起来,当作培育军事人才的前提条件,这是邓小平独特的军事人才理论。
邓小平认为 “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利于精简、消肿,选育人才。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地“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才能 “坚决减少军队的人数”,才能果断地处理好 “领导班子实在太大” 的问题,才能顺利地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帅机构、指挥机构人员和各级机关。从而,“使好的比较年轻的干部早点上来,好接班。” 邓小平回顾了历史,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精干的领导班子有利于人才的生长,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他说: “过去打仗的时候,负领导责任的,一个野战军几个人,一个兵团几个人,一个军几个人,一个师几个人,有的师还是师长兼政委,有个把副政委,搞得蛮好。一野、三野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一个人,彭老总、陈老总,其他野战军都是两个,方便得很嘛!”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页)
培育军事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育 “军队和地方合用干部”、“战士”。1977年,邓小平指出: “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我们军队干部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在战争中发挥作用,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 这就是邓小平的 “军地两用人才” 理论。
培育军事人才还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军事人才循环体系。以战士为起点,经过低级军地合用人才培训后,学到现代化战争的知识和参加地方建设的技能,根据制度、标准、检验、考核、选择,大部分交流到地方,极少数进入军校培育。“毕业后,一般的当排长,好的当连长。” 他们再经过中级军地合用人才的培训,提高低级军官指挥才能和参加地方建设的管理能力等,再经过制度、标准、检验、考核、选择,一部分交流到地方,一部分调整到机关,一部分提升进上一级领导班子,还有的交流到部队院校。……就这样,培训——验收——提拔交流——再提拔交流,如此循环往复,一个战士到将帅,要经过无数次循环 (其中当然包括战争之类的实践提高、检验),而每一次循环,军地合用素质就提高一等。

☚ 关于尊重教师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
000004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