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病的眼部表现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引起遗传性疾病,多数在出生时即可见到,但也可迟发;往往为家族性发病,但也可散发。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人类正常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遗传决定的生物性状即由成对的基因决定。基因按其表达能力,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构成,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断。遗传性质的传递,先是由DNA转录为核糖核酸(RNA)。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由DNA决定。DNA分子链上碱基排列次序的改变,可以引起许多种疾病,它使人们对很多眼病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发生较大改变时,可引起多发性畸形与病变,多以综合征形式出现; 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表现与该基因的功能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变基因位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以及染色体的基因性质,可将遗传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等。另外由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发现了很多种新的遗传性代谢病,其中不少都有眼部改变。另有一组以神经外胚叶结构异常为特点的遗传性综合征称为母斑病,也有许多眼部病变。
染色体畸变 用核型分析、染色体分带等方法可检查到这类病人的染色体有三体、多倍体、缺失、倒位、环形或易位等畸形,较常见的有如下所举。
第21号染色体三体(Down综合征) 本病系由于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个所致,参见附录1。
第13号染色体三体(Patau综合征) 本病系由于第13号染色体多了一个所致。特点为前额倾斜、唇裂、智力及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畸形,往往早卒。眼部病损较重,表现为先天性小眼球。葡萄膜缺损、永存性初发玻璃体增生、视网膜发育不良、白内障、眼球内软骨形成及独眼畸形。
第18号染色体三体(Edward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第18号染色体多了一个所致。特点为智力及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多发性畸形,往往早卒。眼部表现为内眦赘皮、小睑裂、睑下垂、双眼距离过远、角膜混浊等,偶有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葡萄膜缺损与先天性白内障。
第4号染色体短臂缺失(4p-)(Wolf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发育障碍、小头、面部及手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眼部表现有双眼距离过远,外眦下移,内眦赘皮、斜视、虹膜缺损。偶有睑下垂、眼球突出、前房分裂综合征、角膜混浊、眼球震颤、白内障等。
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p-)(猫叫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发育障碍、猫叫样哭声、面部畸形等。眼部表现为内眦赘皮、双眼距离过远、外眦下移、斜视等。偶有眼球震颤、白内障、泪液过少。
第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13q-) 本病是由于第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面部及手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等。眼部表现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小眼球、虹膜缺损、双眼距离过远、睑下垂、斜视、外眦下移等。
第18号染色体长臂缺失(18q-)) (de Grouchy综合征)本病是由于第18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小头,外耳道闭锁、手指细长、先天性心脏病等。眼部表现为双眼距离过远、斜视、内眦赘皮、眼球突出、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葡萄膜缺损。
第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18p-) 本病是由于第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矮小、面部畸形、指趾畸形等。眼部表现有双眼距离过远、睑下垂、内眦赘皮、斜视、外眦下移、眼球震颤等。
环形第18号染色体(18r) 本病是由于第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后接合成环形所致。特点为智力低下、小头、外耳道闭锁、手足畸形、泌尿生殖系和心脏异常等。眼部表现有双眼距离过远、斜视、内眦赘皮、睑下垂、虹膜缺损、外眦上移、眼球震颤、虹膜小白点,独眼、白内障、角膜混浊等。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45XO)(Turner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女性少了一个X染色体所致。特点为卵巢发育不全、女性体征不发达、闭经、不育、矮小、颈蹼、智力低下等。眼部表现为内眦赘皮、睑下垂、斜视、白内障、双眼距离过远,眼球震颤、蓝色巩膜等。由于缺少一个X染色体,因此性连锁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似。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47XXY)(Klinefelter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男性多了一个X染色体所致。特点为睾丸发育不全、高大、男性征不发达。由于多了一个X染色体,因此性连锁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与女性相似。
遗传性代谢病 生物体的蛋白,包括酶与结构蛋白,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的缺陷造成遗传性的代谢障碍,可引起糖代谢病、氨基酸代谢病、脂肪代谢病、粘多糖代谢病、卟啉代谢病等,其中有明显的眼病表现者如下列。
半乳糖血症 (galactosomia)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失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换酶,使半乳糖不能转为葡萄糖,以1-磷酸半乳糖形式积贮在组织内,引起病变。表现为婴儿喂奶后逐渐消瘦、肝肿大、智力低下和神经精神损害。眼部表现为白内障。如早期避免乳类食品,可控制症状,早期白内障也可好转。
半乳糖激酶缺乏症(galactokinase deficiency)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乏半乳糖磷酸激酶,使半乳糖转化为1-磷酸半乳糖的过程受障碍,前者积贮在组织内,引起病变。表现为婴儿喂奶后晶体逐渐混浊,出现白内障。早期避免乳类食品可控制症状。
糖元积贮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本病为遗传性代谢病,有多种类型。其中第Ⅰ型(von Gierke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肝肾缺失葡萄糖-6-磷酸酶,使糖元积贮在组织内,引起病变。表现为肝肿大,侏儒、肌肉无力等。眼部可出现黄斑区周围的黄色散在小病损区。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本病是以血内脂蛋白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遗传代谢病,可分五型。第Ⅰ型为高乳糜微粒血症。第Ⅳ型为高前β脂蛋白血症。第Ⅴ型为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眼部表现为角膜青年环和眼睑黄疣。第Ⅲ型为宽β脂蛋白血症,眼部表现为视网膜脂血症、角膜青年环和眼睑黄疣。以上眼部变化在降血脂治疗后可能好转。遗传方式:第Ⅰ、Ⅴ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第Ⅱ、Ⅲ、Ⅳ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无β脂蛋白血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内β脂蛋白缺乏。有脂肪泻及神经症状,眼部表现可有视网膜色素变性。曾有报告维生素A治疗可使眼部症状好转。
无α脂蛋白血症(Tangier病)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内α脂蛋白缺乏。有肝、脾、淋巴结及扁桃体肿大,眼部表现为角膜上有细小的点状混浊。
神经鞘磷脂代谢病 本病为遗传代谢病,有多种类型,与眼有关的主要有:
(1) Tay-Sach病,又称婴儿型黑蒙性痴呆或Gmz-Ⅰ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缺乏β-N-乙酰己糖胺基酶A(B-N-acetyl hexosaminidase A)所引起,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损害。眼部表现为黄斑区樱桃红点和视神经萎缩。
(2) Sandhoff病,又称Gmz-Ⅱ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缺乏β-N-乙酰己糖胺基酶A、B所引起,表现与上症相似。眼部表现为黄斑区樱桃红点。
(3) Nieman-Pick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缺乏神经鞘磷脂酶(Sphingomye linase)引起,表现为肝脾肿大,中枢神经病损。眼部变化可有黄斑樱桃红点。
(4) Fabry病,又称弥漫性毛细管扩张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本病由缺乏α-半乳糖苷酶 (α-galactosi-dase)所致,表现为皮疹、关节痛、肾脏损害。眼部变化为漩涡状角膜上皮变性、结膜和视网膜血管扩张、白内障。(5) Krabe病,又称球状白细胞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由缺乏脑半乳糖苷酶(galactocere-broside)所致,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眼部变化为视神经萎缩和中枢性视路损害。
粘脂代谢病(mucolipidosis) 本病为遗传代谢病,有多种类型,与眼有关的主要有:
(1) 全身性神经节甙脂病,又称Gml-Ⅰ型。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缺乏β-半乳糖苷酶A、B、C所致,表现为怪面容、肝肿、骨胳变化、智力低下等。眼部变化为黄斑樱桃红点,偶有轻度角膜混浊。
(2) 异染色性白细胞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乏芳基硫酸酯酶A、B、C(aryl sulfatase A. B.C.)所致,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眼部变化为黄斑樱桃红色点与视神经萎缩。
(3) 海水蓝组织细胞综合征(sea-blue histocvte syn-drome),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骨髓内有染成蓝色的组织细胞。眼部表现为视神经萎缩与黄斑白色环。
(4) Farber病,又称脂性肉芽肿病。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关节肿胀、声粗、皮肤黄色结节等。眼部变化为黄斑樱桃红点。
全身性粘多糖代谢病 本病是一组以全身粘多糖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遗传代谢病,共同表现为侏儒、怪面容(承霤样面容)、智力低下,心血管病、肝脾肿大、尿内粘多糖物质增加等。可分六型:第Ⅰ型为Hurler病,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缺乏艾杜糖醛酶(α-L-iduro-nidase)所致,眼部变化为角膜弥漫性浑浊和视神经萎缩; 第Ⅱ型为Hunter病,本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由缺乏磺基艾杜糖醛酸硫酸脂酶 (sulfoiduronate sulfa-tase)所致,眼部变化可有视神经萎缩与视网膜色素变性; 第Ⅲ型为Sanfilippo病。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缺乏乙酰肝素硫酸脂酶(heparan sulfatase)或乙酰-α-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 1-α-d-g lucosamini-dase) 所致,眼部变化可有视神经萎缩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第Ⅳ型为Morquio病,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眼部变化有弥漫性角膜混浊和视神经萎缩;第Ⅴ型为Scheie病,主要表现为角膜弥漫混浊与重听,其它全身症状较轻。本病的酶缺陷与第Ⅰ型相同,但较轻,现已归入第Ⅰ型; 第Ⅵ型为Maroteaux-Lamy病,眼部表现为角膜弥漫混浊,视神经萎缩,智力通常正常。
胱氨酸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胱氨酸结晶在组织内沉积。婴儿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眼部变化为角膜内有胱氨酸结晶沉积,高血压性视网膜变化。成年型的眼部变化仅为角膜内胱氨酸结晶沉积。
尿黑酸尿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缺少尿黑酸氧化酶,尿内出现尿黑酸。眼部变化为结膜与巩膜呈黄褐色。
同型胱氨酸尿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少胱硫醚合成酶(cystathionine synthase),尿内出现同型胱氨酸。主要表现为四肢细长、智力低下与血管改变。眼部变化为晶体脱位,通常脱向鼻下方。并可有近视、视网膜变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部分病例可用维生素B6控制。
高赖氨酸血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尿内出现赖氨酸。主要表现为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与神经肌肉损害。眼部变化为球形晶体与晶体脱位。
苯酮尿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尿内出现苯丙氨酸。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神经精神症状与皮肤毛发色素减少。眼部变化为畏光和部分白化病。早期控制饮食内苯丙氨酸可控制症状。
毋斑病 参见“母斑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