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遗传漂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在小群体中,由于取样误差的作用所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又称随机遗传漂变。绝大多数家畜、家禽品种都是小群体。在小群体中,一个位点上的两个基因,哪个基因传给哪一子代完全是随机的。如果配子数目很少,相当于从亲代取了一个很小的基因样本,则子代的基因频率可能与亲代不同。以后各代,如果配子数目仍然很少,则逐代的基因频率可能更加不同。在这两个基因在群体中完全遗失(基因频率为0)或固定(基因频率为1)以前,会不断的漂变下去。可见,遗传漂变是个分散过程,方向不定。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和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随机生存。1931年由赖特(S.Wright,)提出。从理论上说,任何群体都存在由抽样误差形成的遗传漂变。群体愈小抽样误差愈大,遗传漂变的效应也愈大。赖特认为,在小群体中遗传漂变是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重要因素。生物的中性突变不受选择影响,完全由遗传漂变所决定,即使不利突变在小群体中也有存在。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在分子进化研究中根据突变都是中性的事实,提出了与达尔文选择学说不同的进化理论——中性突变说,强调遗传漂变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随机增减的一种现象。在所有的群体中都能出现,而在小的群体中更为明显。 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在大群体里,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育的子女数有波动,对基因频率不会有明显影响; 可是在一个小群体里,这种波动可能对基因频率有相当大的影响。随机的遗传漂变可以使中性的基因(即不受选择影响的基因)固定或消失,有时可使选择上不利的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固定或消失。像这样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变。 σ2⊿p=pq/2N 根据这个公式,可算出各种大小不同群体的基因频率的标准差(σ⊿p)(见表),假定群体大小(N)为50,基因频率(p)是0.50,那么在大小为N=50的很多子代群体中,有68%的群体,其基因频率将在0.45(=0.50-0.05) 与0.55(=0.50+0.05) 之间。还可以预期这样的群体中将有5%的机会其基因频率与预期值的偏差在0.10以上。基因频率的机会偏离(P=0.50) 子代群体从亲代群体接受的一个随机的基因样本,而又把另一随机的基本样本传给他们的下一代,这样一代代下去,将随机波动着。它们可能摆动在原来频率的附近,也可更加偏离原初的频率,以至于固定(p=1)或消失(p=0)。 遗传漂变常用来说明人类种族间的差异。北美印第安人的血型分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美印第安人大多数是O型,但是Blood和Blackfeet印第安人A血型比较常见,基因IA频率大于50%,不仅高于其他北美印第安人群体,而且比其他非印第安人群体也高。看来这多半是由于原始小群体中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也许这些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祖先从亚洲迁移过去的时候,也带去了IA基因,后来随机漂变,使这基因获得了高频率。也有可能这些印第安人最初的基因型全部是ii(O型),突变才使他们再次获得了IA基因。即使i变为IA的突变率非常低,但是一个新的等位基因一旦形成后,由于机会关系未被淘汰,而且逐渐增加,就可能出现现在Blood和Blackfeet印第安人这样高的IA基因频率。 人类群体中血清蛋白、同功酶以及各种生理性状的多态现象,似乎都可用小群体内的随机漂变来解释。 有些异常基因的频率在某些隔离群中特别高,或许可以用群体中为数不多的最初祖先所保有的基因的随机波动来加以说明。在东卡罗林群岛的Pingelap人中,有4~10%的人是先天性盲,这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的。在1780~1790年间,一次台风袭击了Pingelap,造成了大量伤亡,只留下9个男人和数目不详的女人。推测起来,可能其中有一人或几人是“先天性盲”基因的杂合体,到了1970年,Pingelap人中已有1,500人出现了高频率的盲人。 ☚ 选择与基因频率 人口移居与基因频率 ☛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