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
又名雷弗素姆(Refsum)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先天性代谢缺陷,不能将食物中的植烷酸α氧化,致使植烷酸积聚于各种组织,包括周围和中枢神经。病理变化为神经组织内有散在嗜苏丹性脂肪颗粒,神经轴突减少,髓鞘变薄或消失,什旺细胞和胶原纤维似“洋葱皮”样包绕于神经轴突。心肌也有纤维变性。
通常在青少年期起病,早期症状有夜盲,听觉减退,视网膜色素变性,可因视神经萎缩,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而失明,而后出现下肢对称性肌萎缩,肌力减退,足下垂,跟腱反射消失及“手套-袜子型”深浅感觉减退,可扪及增粗的周围神经,随病情进展,尚有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60%病人有心电图异常,半数病人有鱼鳞癣,还可伴发原发性睾丸萎缩和骨胳畸形,脑脊液检查有蛋白质增高,可高至100~600mg/dl,血清总类脂质增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病情缓慢进行,呈急性起病的可恢复正常而后复发,常见死亡原因为心脏病和呼吸衰竭。
治疗应严格限制食物中植烷酸的摄入,无蔬菜、无动物脂肪饮食可使血清植烷酸浓度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