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德与宗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德与宗教

两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一)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同。道德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关系,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宗教则是对社会现实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二)两者对社会现实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等现实力量来干预或调节社会现实生活,一般不采取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则是借助于某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神秘的力量来对社会发生影响。(三)宗教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来看,它属于历史范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宗教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据,必将灭亡。但是道德却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到共产主义社会,道德将从阶级的道德发展成为全人类的道德。(四)从思想理论体系来看,宗教和唯心主义相联系。宗教是粗俗,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而道德与唯心主义无必然联系,它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道德和宗教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秩序的需要,一方面将宗教道德化,宗教教义、戒律等同时也是世俗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将世俗道德宗教化,即为统治阶级道德披上神的外衣,形成宗教化的道德理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它有支配道德规范的作用,同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也对宗教道德的戒律发生影响,使其发生变化。当然,宗教与道德的结合是一种历史现象,两者自身都不存在结合的内在必然性。

道德与宗教

道德与宗教Daode yu zongjiao

两个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宗教是对现实的虚幻的反映。在宗教观念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靠神的强制来维持的。道德则是现实道德关系的反映。它依靠现实人们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及传统习惯的力量对社会发生作用。道德信念,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宗教信念只是一种盲目的对神的崇拜与屈从。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宗教与剥削阶级道德结合在一起。剥削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力图把他们的道德观念宗教化,形成所谓宗教道德。宗教道德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归之于神的“启示”,说神“按照自己的模式和类似物”创造了人,并给人们制定了道德戒律,要求人们忍受现实生活的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去享受所谓“永恒的幸福”。列宁深刻地揭露了宗教道德的剥削阶级实质,指出:“僧侣、地主和资产阶级都是假借上帝的名义说话,为的是要贯彻他们这些剥削者的利益。”(《列宁选集》第4卷,第351页)

☚ 道德与文艺   道德的起源 ☛
000068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