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道咸以来杂野杂记》,近人崇彝撰。崇彝姓巴鲁特,字泉孙,号巽庵,蒙古族。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柏葰是道光、咸丰间大学士。崇彝在清末任户部文选司郎中,对北京的情况非常熟悉,此书就是一部记载道光、咸丰以来直到本世纪30年代北京的掌故旧闻的笔记。原书共8卷,分为诸帝、宗支、朝局、朝士、外吏、世家、章制、收藏、宅第、市肆、风俗、寺庙胜迹、令节、酒食、车马、游戏、琐闻共17类,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标点本,却将原有的卷目和门类全部去掉,全书通篇连下来,查阅和征引极为不便。 前人记载北京掌故的著作,大都详于清代乾隆以前,光绪间震钧的《天咫偶闻》虽然较为晚出,所记也只迄于清末,民国间陈宗蕃的《燕都丛考》则又以街巷为经,于北京的风俗民情语焉未详,此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举凡帝系宗支、政局典制、园林第宅、寺庙古迹、节令游览、里巷琐闻、市井风俗、人物轶事等等,均有所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光以来近百年北京的社会面貌。由于作者世居北京,耳濡目染,闻见真切,故所记多确凿可据,已故史学家邓之诚对本书颇为推重,他在题跋中称“此书皆亲见亲闻,当与《啸亭杂录》并传,非《天咫偶闻》等书所能望其肩背也”。本书虽称“朝野杂记”,但记述实偏重于民间琐闻和城市生活方面,邓之诚认为应该朝野并重,不应像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那样专记琐事。其实,有关北京风俗民情及社会生活面貌的记载,才正是官书中所缺乏的内容,同时也是作者最熟悉的东西。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民国崇彝撰。崇彝,姓巴鲁特,字泉孙,号巽庵。别署选学斋主人。清末官户部文选司郎中。是清道光、咸丰间大学士柏葰之孙。是书原为8卷,分诸帝、宗支、朝局、朝士、外吏、世家、章制、收藏、宅第、市肆、风俗 (婚丧附)、寺庙胜迹、令节、酒食、车马、游戏、顼闻等若干子目。以笔记形式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掌故旧闻。举凡帝系、宗支,政局典制、园林第宅、寺庙古迹、节令游览、里巷顼闻、市井风俗、人物轶事以及北京居民的饮食起居、服饰车马、婚丧礼仪、市肆贸易、戏曲技艺等等均有涉及。其中有仁宗皇帝五子、宣宗皇帝九子的情况; 有文宗体弱,为皇子时坠马伤股,终身行路不便的记述; 有宫妃和各亲王子弟倚仗宫廷势力饮酒狎妓、横行不法的描写; 有帝、后的游幸之所京西御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和圆明园的由来、得名、变迁、扩建等的介绍; 这些都为了解清后期的宫廷历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作者在清末吏部作过多年部郎,得以对那里的典章制度耳闻目睹,所记的文官保奖、题缺格式、选缺格式、京察大典、引见仪注等,多为第一手材料,有些可补官书的不足。是书以前少有传本,其本书手稿,原藏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五石斋。中华书局曾作过抄录,石继昌迻录一份,进行标点,并对其中明显错字作了校正。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北有点校的抄本印行。 ☚ 养吉斋丛录 行素斋杂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