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進士題名記”。唐代進士登第後,有雁塔題名之舉。至宋而有刻石者,即爲進士題名碑。宋·蔡襄《仙遊縣學進士題名記》:“開封掾廖君悉記縣之登第者姓名、等級若年月日,距今而上斷某年以來,俾刻諸石,而植夫孔子堂之西偏,來者得以嗣而書焉。”自元仁宗皇慶元年起,歷經明清兩代,歷次開科取士,會試、殿試後,朝廷都把考中進士的姓名刻在石上,立於國子監,以示榮崇。明《大政記》:“永樂二年三月壬寅,命工部建進士題名碑於國子監,命侍讀學士王達撰記。”明·陳龍正《甲戌進士題名記》:“進士釋褐,例得勒石成均,榮其身,復永其名,朝廷之所以崇多士如此其至也。”今首都博物館(原北京孔廟)内保存的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刻石共一百九十八座,題名進士五萬一千六百二十四人。刻石形體高大,碑座和碑額大多刻有雲龍紋圖案,碑額上刻“××科進士題名碑”(少數刻“賜進士題名記”)碑體正面按名次鐫刻進士姓名及其籍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朱保炯、謝沛霖編纂之《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