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术
用手术在空腔器官与体表,或空腔器官之间形成人为的开口,称为造口术。在消化道外科中应用较多。它可以是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 其作用可用于摄入,如胃造口灌饲营养; 可用于减压和排出,如因直肠梗阻而作乙状结肠造口,以减压和排出粪便。至于空腔器官间的造口术,现均习称吻合术。常用的如胃肠吻合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等。造口术与空腔器官因病变而向体表或相互间穿破沟通所形成的瘘有区别,后者为病理性的管道。
造口术又有单腔或双腔、高位和低位之分。造口术的方法可以是将空腔器官直接与体表连接,向体表开口,如末端回肠、结肠等低位造口;也有用橡胶管和特制导管置入并固定于空肠器官,再引出体外,向体表开口的,如胃造口、肾盂造口等。
胃造口 主要是输入营养物。多用于进行性食管或贲门肿瘤引起的不能解除的食管、贲门梗阻,也用于食管腐蚀伤及其引起的食管狭窄。
高位空肠造口 主要用于经空肠造口注入流质营养。如广泛的伴有完全梗阻的胃癌,而又无法行胃、空肠吻合术的病人。但决不能用于引流肠内容物,否则将因大量丢失消化液而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回肠造口 主要用于减压和排去肠内容物。一般在距离回盲瓣约15~20cm处造口。如全结肠切除术后常作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
结肠造口 多用乙状结肠造口。如不能切除的肛管、直肠肿瘤,引起肠梗阻时,需作结肠双腔造口,即将乙状结肠远、近侧均向体表开口。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术后,则作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此外,还有如盲肠造口、横结肠造口等。
肾盂造口术 多用于因远侧尿路梗阻时排出尿液; 肾盂积脓时引流脓液,以减轻肾盂和肾实质感染,改善肾功能; 以及肾盂手术后暂时性的引流。但肾盂造口本身又容易导致反复感染,故一般不作永久性造口。
输尿管造口术 用于膀胱等远侧尿路梗阻不能解除,或因恶性肿瘤等病变而切除后,引流排出尿液。
气管切开(造口)术 主要用于上呼吸道 (喉头部) 阻塞,或清除昏迷病人下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入的呕吐物等,并有利于减低呼吸道的阻力,减少呼吸道的死腔。需用特制的银质气管切开套管,置入环状软骨平面以下切开的气管内,再与体表沟通。
脑室引流(造口)术 用于减低脑室压力、引流脑脊液的治疗目的。一般用软的塑料管或8号细橡胶导尿管引流。
胆囊造口术 用于急性胆囊炎,因全身或局部情况不允许行胆囊切除术时的暂时性造口。一般均安置蕈状导尿管引流。
胆总管引流(造口)术 多用于因胆总管探查术后,作为暂时性的造口。需安置特制的T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