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 交换兑(兑转;交兑) 易(易换) 贸换 以物易物:抱布贸丝 交换产品:通工易事 通功易事 互相交换:掉 对换 互换 互易 两国互换文书:换文 调印 君主与臣子互换其位或地位截然不同的人互换其位:阴阳易位 相互拿出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互通有无 有无通假 有无相通 做买卖互通有无:贸通有无 互相接济,互通有无:通共有无 互相交换战俘:交换战俘 两种货币按一定比值交换:兑换 (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交换) ☚ 变换 调换 ☛ 通工易事 通工易事孟子的分工交换思想。指各有专长的人在社会生产中相互交换其活动。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反对农家主张的“君民并耕”论,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各自进行自己的生产并互相交换产品是一种“通工易事”,对双方都有益处。指出“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同上) 一个人的生产生活所需是要由各行业分工生产并通过交换提供的,如果否认了这种分工交换关系,就会使各业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孟子的分工交换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通工易事”成为后世袭用的术语。 ☚ 南漕海运论 劳心劳力论 ☛ 通工易事tōnɡ ɡōnɡ yì shì见“通功易事”。 通工易事tōnggōng-yìshì见“通功易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泽及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