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俗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俗文训诂书。一卷。旧题东汉服虔著。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提出怀疑,认为这部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有问题。此书收集俚言俗语,分别释义注音,是我国第一部通俗词典,对后出的字书、类书,有一定影响。已佚。清人曾从各种书籍内辑录此书佚文,可窥见一斑。 通俗文 通俗文(东汉)服虔著。此书实为解释通俗词语的词典,开我国后代通俗语言词典的先河。此书约于宋后失传。有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等辑本。 ☚ 新歇后语 俚言解 ☛ 通俗文一卷。东汉服虔撰。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虔。河南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人。少入太学,后举孝廉,官尚书郎、高平令。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死于战乱。治古文经学,有雅才。著《春秋左传解谊》、《春秋隐义》等。所著皆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有辑录。《后汉书·儒林传》没有提到服虔撰《通俗文》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谓《通俗文》非服虔撰,理由有三:汉人述作,不会引魏人的说法;服虔时无反切,而此书有之;其书不见于晋人著录。这三点虽有一定理由,但古人著作被后人窜改增补是习见之事,据此三点尚难以断定《通俗文》一定非服虔所撰。至于东晋殷仲堪引过的《俗说》,是否即《通俗文》的另一种本子,颜氏不能知,现在更无法断定。《隋书·经籍志》著录《通俗文》一卷,服虔撰。《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无此目,而著录李虔《续通俗文》二卷。清洪亮吉谓《通俗文》系服虔所作而李虔续之,阮孝绪等误混二书为一。反音或系后人补入,或系李虔书中语,与《通俗文》之是否为服虔著无涉。洪氏认为古籍所引,称服虔《通俗篇》、服虔《俗说》、或止言服虔者,皆指《通俗文》而言(见洪亮吉《复臧文学镛堂问通俗文书》,载《更生斋文甲集》卷一)。洪氏所论很是,《通俗文》应认为乃东汉服虔所撰。是书专门辑录俚言俗语,如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引《通俗文》曰:“木四方为棱,八棱为柧。”“烧骨以漆曰垸。”《太平御览》六○五卷引《通俗文》曰:“方絮曰纸。”七六二卷引《通俗文》曰:“石轹谷曰碾。”《通俗文》确如颜之推所说是一部好书,它以实用为主,对俚言俗语既注音又释义。是书对后代专释俚言俗语的训诂著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太平御览》尚有征引,足证其书宋初犹存,后遂亡佚不传。清人任大椿、臧庸、马国翰、黄奭、顾櫰三、顾震福等均有辑本,近人龙璋亦辑有《通俗文》一卷。 通俗文又称《通俗》、《俗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通俗篇》(唐李善《文选》“琴赋”等注)。字书,1卷。关于作者,长期说法不一。唐以来的学者多数认为是东汉服虔。书名始见于《魏书·江式传》中所录江式“上文字表”。《颜氏家训·书证》则称东晋“殷仲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如能证实,将是关于《通俗文》的更早资料。《隋书·经籍志》始正式著录,北宋以后亡佚。根据历代书籍所引,《通俗文》是为收集解释东汉时的通俗文字和通俗用语而作的,书名与内容的统一更能说明此点。如“营居曰邬”(李善《文选》“长笛赋”注引),“匕首: 剑属。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太平御览》卷341引)。此外,《通俗文》所收字词之后还有反切注音。由于如此,加之《通俗文》“叙”曾引用三国魏人苏林、张揖的说法,其书两晋书目又未见著录,长期以来,不少人遂认为它的作者不是服虔,而是李虔。对此,唐以来的学者多数认为,古人对古书常有改动增删,故反切等可能是古人补入或夹入《通俗文》的。而且,《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又列有李虔《续通俗文》一书。李书既称为“续”,可知《通俗文》就不会始自李手。何况反切实为东汉末年所发明的。有人更认为反切始自服虔(景审序慧琳《一切经音义》)。或许《通俗文》中的反切本即服虔所作,也不能否定。《通俗文》是我国最早一部专门收集和解释通俗文字与通俗用语的“词典”。其以实用为主,内容和解释的质量都比较高,可以说是我国俗字俗语词书编撰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此类词书的编撰有较大影响。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黄氏逸书考》、任大椿《小学钩沉》、顾震福《小学钩沉续编》等均有辑本传世。 通俗文古字书。作者不详。南北朝时通行使用,为解释通俗用语的词典。宋以后失传。仅散见于《汉书注》、《文选注》、唐宋类书及诸经注释中。清任大椿有辑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