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逍遥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逍遥散
逍遥散  xiāoyáosǎn

散藥。服本藥後可消散肝鬱,健脾養血,令人神情逍遥,故名。由當歸、茯苓、白芍藥、柴胡等六味藥物組成。主治血虚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昏目重。本方製成丸劑曰“逍遥丸”。參閲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婦人諸疾·逍遥散》。

逍遥散

和解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45克、当归45克、白芍药45克、白术45克、茯苓45克、甘草(炙)20克、生姜(煨)15克、薄荷1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水煎灌服。马、牛200~250克; 猪、羊60~80克。功能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证见神少力乏、口干食少, 或见寒热往来、舌淡红、脉弦而虚者可用。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开通郁之气, 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 三药同用以补肝体而和肝用;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 以培土荣木; 薄荷、生姜助全方疏肝理脾。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 血虚得养, 脾虚得补, 则诸证自愈。
本方有护肝、镇静与解痉作用, 并能促进消化功能。故可用于应激因素引起的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证。本方加牡丹皮、栀子,名丹栀逍遥散(《古今医统》),主治肝郁血虚发热。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柴胡、炒当归、白芍药、白术、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煨姜一块,薄荷少许,水煎,不拘时服。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治肝郁血虚而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近代也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精神分裂症等属肝郁脾虚者。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加薄荷少许以增疏散条达之功;茯苓、白术、甘草培补脾土;煨姜与归、芍相配,以调和气血,与苓、术相配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则诸症自愈。实验研究: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并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

逍遥散

逍遥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和剂局方》。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白术、茯苓、煨姜、甘草。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胁痛胀满、嗳气食少、目眩头痛、乳房胀痛结块、月经不调,以及视物昏蒙、视觉障碍等内眼病。亦可用于绝经期前后诸证。备注:本方已制成丸剂,称逍遥丸。又,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散,疏肝健脾,和血调经,治肝郁化火,血虚脾弱之烦躁易怒、自汗盗汗,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本方加生地(或熟地),名黑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调经,治临经腹痛。

☚ 羚羊钩藤汤   越鞠丸 ☛
逍遥散
主要责任者: 阎兆君等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00 千字
页码: 1-243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86
语种:中
定价:15.00
出版时间:2005-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共收录148条词条。
被引频次:14

逍遥散 《和剂局方》卷九

【组方药物】 甘草15克(炙微赤)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药(白) 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要功效】 疏肝养血,健脾和中。
【适应病证】 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临床验证】 1.肝炎:用本方加味治疗病毒性肝炎(包括黄疸最长90天。治愈率66%~87.5%,有效率为68.8%~97.6%(《江西中医药》1987,1 : 30等)。2.乳腺增生:治疗182例,一般服药4周,显效率为84.07%(《吉林中医药》1984,2:25)。3.男性乳房发育症:治疗35例。服药45~90天,治愈率为89%(《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2:86)。4.β受体亢进综合症:治疗24例,结果治愈18例,显效6例(《临床医学》1987,2:124)。5.此外,亦有以本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等治愈报告。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肝藏血,肝郁则血虚,故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病易伤脾,故用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实验研究】 1.保肝:本方及其单味药,在急性肝损伤实验中发现,可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程度减轻,并明显降低SGPT活性。方中单味药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甘草及柴胡合剂比逍遥散原方为优。因此,作者建议当重用方中柴胡、茯苓、甘草(《山西医药杂志》1976,2:71)。2.提高免疫功能:研究表明,方中白术、当归、茯苓以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或数量增多;白术、当归能促进T细胞数量增加和淋巴细胞转化;柴胡、当归对干扰素有诱生作用;柴胡能促进抗体产生,而当归、甘草则抑制抗体产生,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功能。方中柴胡、当归、白术、茯苓可参与肿瘤免疫反应,小鼠实验发现,其中对肿瘤完全消退率为88.9%,柴胡为66.7%。此外,当归、甘草还可以影响机体变态反应(《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9:44)。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丸”,主治肝郁血虚,化火生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及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为常用中成药。

逍遥散

逍遥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甘草15克组成。原方上为粗末,每服6~9克,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薄荷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服。亦可为丸剂,每日二次,每次6~9克。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若肝血不足,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晕头痛,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或心悸失眠者,为血虚肝郁化热之故,可以本方加丹皮、栀子各3克,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近代,多以本方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每取良效。

☚ 柴胡疏肝散   半夏泻心汤 ☛

逍遥散xiāoyáosǎn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一两。为粗末, 每服二钱。加煨姜一块, 薄荷少许, 水煎服。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治肝郁血虚而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 或见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也用于慢性肝炎属肝郁脾虚者。实验研究: 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

逍遥散

逍遥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系由四逆散衍化而来,为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剂。方由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组成。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多作汤剂,水煎服。功能疏肝养血,健脾和中。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本方所治证属肝郁血虚所致。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或血虚不能养肝,都能使肝气失其条达,横逆侮脾,故治宜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方中当归、白芍养血补肝,尤其当归之辛,可以散肝醒脾,当归之甘,可以缓肝、脾之急,白芍之酸,可以柔肝,所以归、芍同为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为佐药,与归、芍相配,养血舒肝;薄荷清散肝郁所生之热,煨姜能温胃和中,共为方中使药。诸药配合,可收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的效果,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诸证自愈。临床上凡属肝郁、血虚、脾虚胃气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加味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炒)、柴胡各二钱,丹皮、山栀(炒)、甘草(炙)各五分。水煎服。功能养血和营,清肝健脾。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肺痈出脓,内热作渴等。
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妇科指要》卷二十六) 生地五钱,柴胡(醋炒)五分,归身(醋炒)三钱,白芍、白术(炒)、茯苓各钱半,甘草五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一片,薄荷少许,水煎,去渣,温服。血热加丹皮,阴虚加牡蛎。功能养血舒肝,健脾止漏。主治肝郁血虚,妇女崩漏,脉弦虚数者。

☚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
000040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