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送陈章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送陈章甫 题解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③。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④。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⑤。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⑥。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⑦。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⑧。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⑨? 注释 ①陈章甫:江陵人,盛唐时诗人,开元间登第,官至太常博士,后隐居嵩山。 ②四月四句:写送别的季节、想象陈返乡后情景。 ③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坦荡:光明磊落,泰然自得。虬须:两颊胡须卷曲。颡:额头。 ④草莽:草野,与在朝廷为官相对而言。陈章甫因户籍有误而被免职,他不甘心,力陈事实。 ⑤我曹:我辈。 ⑥有时句:用陈章甫昂道望云来突出他不肯低头的傲岸性格。 ⑦长河:黄河。 ⑧郑国游人:一说指陈章甫,一说指作者自己。洛阳行子:一说指作者,一说指陈章甫。 ⑨故林:指陈的故乡。今如何:如今你免了官又会如何看呢! 赏读 诗的开头四句以轻快舒坦、充满感情的笔调点明送行的时令和景色:四月南风吹黄了大麦,枣花未落完桐叶已经很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相伴。开头四句诗写出了隐居山林的悠闲生活,休现出诗人旷达的情怀。接着八句写陈章甫仪表堂堂,胸襟坦荡、满腹经纶、豁达大度的性格。在这八句诗中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他醉卧避官,寄托孤云与官场污浊不合。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陈章甫迟早要离开官场。最后写到渡口送别时的景色和心情,渡口遇风浪,船不能启航。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都在渡口等候,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流露出一种惆怅情结。但接着诗人试问陈章甫返乡后的情况,却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这首诗虽是送别,却没有伤感的情绪,全篇以旷达的情怀、生动地描写表现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诗歌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送陈章甫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颀 ←上一篇:琴歌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诗篇名。唐代李颀作。此诗作于天宝九载,是李颀寄赠友人、描写人物的代表作。陈章甫,江陵人,行第十六,制策登科,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廿余载,与李颀所居颍阳相邻。故二人相识,交谊甚厚。全诗表现了诗人坦荡不羁的性格和旷达豪放的情怀。诗人仕途坎坷,诗中流露出悲伤惆怅之情,但无低沉哀惋之态,确为盛唐佳作妙品。原诗如下:“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陈章甫
李颀的赠别诗,善于运用传神之笔,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特征,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陈章甫是位“一卧嵩丘,二十余载” 的志士高人,这首诗以赞慕的口吻,简净的笔墨,出色描绘了陈章甫的磊落胸怀,高洁自守的节操和耿介傲世的个性,同时表达了挚友之间离别的依恋不舍和惆怅心情。 起首四句先点出此次送别的环境、节候及情绪。诗人用轻快的笔调,鲜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初夏风光图:四月南风习习,田野里大麦正是一片金黄; 枣花未落,桐叶渐结成荫; 四周青山,一路作伴,骏马欢驰,不时嘶鸣,一派清新宜人的田园风光,不禁也勾起诗人的一阵思乡之情。方东树曾评此诗开头的描写是 “奇景涌出”,诗人正是借此 “奇景”表示对于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 中间八句是塑造陈章甫形象的重点段落。诗人抓住陈章甫的内心和外貌特征,用简练鲜明的语言,速写素描的手法,将一位自负清高、不同流俗的高士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陈侯”四句,先从总体上写出陈章甫的与众不同,他襟怀坦荡,胸藏万卷,有着豪爽出奇的相貌,犟直的性格和非凡的抱负。“虬须虎眉仍大颡”,全诗只此一句从正面描写其容貌,犹如一幅逼真的肖像素描,不仅抓住了陈章甫的外貌特征,而且也能显示其性格特点,刻画得传神之至。“腹中”二句写陈章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抱有经邦济世的大志,积极出山入仕,不肯混同凡庸之辈碌碌终生,老死山林。陈章甫曾于玄宗时应举制科,吏部因他无籍而不予录取,后经他上书申诉,始得登科。“不肯低头在草莽” 当即指此次应举事。 “东门”四句就此次送别进一步刻画陈章甫的形象。陈章甫登第后官至太常博士,后被罢官归乡。这首诗可能即是诗人此次送陈章甫归乡时所作。诗人直接从这次被罢官说起,写陈章甫不以功名为累,不以罢官婴心,轻视世事,脱略形迹,却能看重友情,欢饮至醉。“有时空望孤云高”,写他脱尽尘俗,寄托孤云的清高志尚,也反映出他在做官时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自重的高尚品节。 “长河”六句紧承上段,结出送别情意。长河浪险,津梁无渡,既是实记送别时情景,又暗寓陈章甫在仕途上遭遇艰险,而又缺乏援济,不得不去官还乡,归隐山林。“郑国”二句写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思和无力援助的深沉感慨。末二句诗人悬想陈章甫返归故林之后情景,借以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之情。陈章甫本是志在山林的高洁之士,如今去官归隐,正遂其初志,况故林相识颇多,此次旧友重逢,定会欢迎他的重返山林。而末句以反问作结,尤显得意味深长,余韵无穷。 这首诗以出色的景物描写开头,为全篇定下轻快明朗的基调,增色不少,使整首诗情采兼胜,诗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声调激昂,感情深婉。方东树曾评其诗 “缠绵情韵,自然深至”,此诗亦具有此种特色。 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①。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③。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④。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⑤。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⑥。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⑦。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⑧。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⑨? 【解题】 此诗或谓作于天宝九载(750)。陈章甫,江陵(今属湖北)人。制策登科,曾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二十馀年,与李颀颍阳家居邻近,故得相识,且交谊深厚。陈章甫罢官还乡,诗人是客中送客。诗中对陈章甫的外表形象及坦荡性格作了生动的描绘,最后还替朋友耽心:罢官回乡,人情冷暖,正不易知,表现出对友人的真挚关切。全诗纵笔直写,酣畅淋漓,人物精神面貌,跃然纸上。 【注释】 ①二句点明时令,奇景涌出。②二句写客居寂寞。意谓朝暮骑马出门,所见惟有青山,因此更加思念故乡。③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立身:为人。何:多么。坦荡:光明磊落,坦率开朗。虬(qiu)须:蜷曲的胡须。虎眉:浓厚的眉毛。大颡(sang):宽广的前额。④二句意谓陈章甫饱读诗书,不甘心隐居埋没于草野间。⑤二句意谓平时从洛阳东门买酒与我辈饮,把世间万事都看得轻如鸿毛。我曹:我们,我辈。⑥二句意谓有时喝醉后不管白天晚上睡上一整天,有时只抬头远望孤云,表示对世俗的轻蔑。⑦二句写大河渡口送别情景:大河浪大又天黑,渡口小吏停舟不肯渡河。⑧郑国游人:诗人自指,其家颍阳,古为郑地。洛阳行子:指陈章甫,时寓居洛阳。行子即游人。⑨二句意谓听说你在故乡友人很多,但世态炎凉,如今你罢官回乡,不知会怎样对待你。 《送陈章甫》song chen zhang fuSeeing Chen Zhangfu off→李颀(Li Q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