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送李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送李端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卢纶
←上一篇: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六 下一篇:晚次鄂州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悲怆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环境,着一“悲”字,为全篇定下感伤 之基调。“衰草遍”,写出了故关的荒僻,枯草在寒风中颤动的凄凉景象;“正堪悲”,见 出与友人离别,心中郁悒,满腹悲怆。次联写送别情景,仍扣“悲”字,展示了一幅寒冬 送别图:故人远去,云幕低垂,望去依稀迷离,征途好像伸出寒云之外;日暮归来,郊原 茫茫,只有大雪纷纷扬扬。此联写景阴冷、迷茫,下笔沉重,诗风沉郁,烘托了心境的 悲凉。颈联忆昔发慨,言相见恨晚:少年孤苦,过早地流落困厄异乡;适逢多乱,识君 太迟,知音又远行飘荡。此联将人生、世事结合起来,仍扣“悲”字,写得情真意切,顿 挫有致,更为悲凉。此乃全诗之高潮。尾联收束,言依依难舍,并发出疑问:风尘扰攘, 何时才能相聚呢? 仍归结“悲”字。此诗结联直抒感慨,将凄凉之情,延伸至未来,故 耐人思量。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 sònɡ lǐ duān 》 
    《 送 李 端 》 
    .[ tánɡ ]. lú lún.
    .[ 唐 ]. 卢 纶 .
    ɡù ɡuān shuāi cǎo biàn , lí bié zì kān bēi 。 
    故 关 衰 草 遍 , 离 别 自 堪 悲 。 
    lù chū hán yún wài , rén ɡuī mù xuě shí 。 
    路 出 寒 云 外 , 人 归 暮 雪 时 。 
    shǎo ɡū wéi kè zǎo , duō nàn shí jūn chí 。 
    少 孤 为 客 早 , 多 难 识 君 迟 。 
    yǎn lèi kōnɡ xiānɡ xiànɡ , fēnɡ chén hé chù qī 。 
    掩 泪 空 相 向 , 风 尘 何 处 期 。 
     
  • 《送李端》
    .[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主句翻译】
    故关衰草遍,故关郊野铺满了枯黄的野草,
    离别正堪悲。在凄凉环境中别离确实堪悲。
    路出寒云外,你远行前路依稀伸向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我孤寂归来是暮雪纷飞之时。
    少孤为客早,少年丧父居住外家为客很早,
    多难识君迟。遭逢安史大乱与你结识太迟。
    掩泣空相向,回头遥望不见踪影掩面而泣,
    风尘何所期? 战乱频仍我们何时才可会期!
  •  
    ①李端:“大历十才子”之一。
     
    ②故关:《元和郡县志》:“井陉故关,在广 阳县东八十里,即韩信、张耳击赵时所出道,今亦名土门。”此泛指险关要地。
     
    ③“少 孤”句:卢纶七、八岁时,其父弃世,赴池州,由舅家抚养,故曰“为客”。
     
    ④风尘:喻战 乱。期:邀约,聚会。《诗经·郑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 上矣。”
  • 元代傅若金《诗法正论》云:“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全唐诗》署名“严维”,题下注云:“一作卢纶诗”,但在卢纶诗中又未见此作;《唐诗别裁》则署名“卢纶”。从全诗的内容和风格看,似归卢纶为宜。诗中自言“少孤”,证之卢纶其他作品,如《纶与吉侍郎中孚……》(原题长达八十五字,恕略)中的“禀命孤且贱”、《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郎中舅》中的“孤贱易蹉跎”等,其身世感慨颇为一致;再从风格上看,类似本诗中“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一类冷峻、宏浑的描写,卢诗中所见甚多,如“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至德中赠内兄刘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等等。卢纶和李端均属“大历十才子”之列(据姚合《极玄集》),二人有近三十年的交往,友情甚笃,唱和甚多,这当是其中之一。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以一个“悲” 字贯穿全篇。
     
     首联“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应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颔联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 “悲” 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了寒云外。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颈联“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紧紧围绕一个“悲” 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感慨。“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焦点。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投他乡,饱经漂泊流浪,又难觅知音。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的身世飘零,还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背井离乡的艰难生活。
     
    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 “悲” 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后,更觉得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 然而友人毕竟是走了,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惟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见。但社会动乱,世事纷争,又何时才能见面呢?
     
    这首诗围绕一个 “悲” 字,将惜别与感世、伤怀之情融合在一起,前后照应,词切情真。
     
  • 这首送别诗,以“别”为线索,以“悲”为中心,通过离别情景的描写的个人身世的慨叹,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其中首联和颔联点明送别堪悲的主题,描述分手时的周围环境;颔联写个人身世和对友人的无限倾慕;尾联紧承首联和颔联,抒发别友后自己苦闷、怅惘和悲痛的心情。
     
     诗作一开篇,就向人们展现了一幕衰草遍地的故关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暗示了送别的节令,透露了诗人悲凉郁抑的心境,从而于正式破题之前,便渲染了一种“离别堪悲”的特有氛围。这是一种日随霞出、雨从风来的艺术手法。次句破题,牵出“别”的线索,突出“悲”的中心。破题之后,颔联没有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去描写依依惜别的场面,而是对友人行将启程的环境展开描绘:在枯草满布的茫茫冬原上,一条古道伸向远方,消失在彤云密布的天涯;朋友上路了,只见满目暮色昏沉,大雪迎面飞扬……这两句诗,极力渲染与友人握别时寒冷、空旷、阴沉、寂寥的气氛,借此表达对友人孤寂远去的殷忧,烘托自己悲凉痛苦的心境,使“悲”字外化、物化、具象化,得到落实。诗人对朋友的深情,隐含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他与李端的深情厚谊,是建立在互相敬重、互相倾慕的基础之上的。颈联“多难识君迟”所表达的相见恨晚的衷情,就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他们是互相敬重、互相倾慕的知己之交,所以当友人踏上远去的归途时,诗人便会产生自己独留的孤单之感,并进而由此回想起自己自幼一向孤苦的身世,从而更加悲从中来,悲不胜悲,终于无法自制而“掩泣”了。
     
    诗人自幼孤零,常依亲戚生活,社会地位较低;成年后,屡试不第,科场一直落寞失意;其后,虽因诗才出众受到荐举,但仕途不畅,且多坎坷;加之安史之乱引起社会的巨大动荡,更令诗人感到前景渺茫。所以,在诗人的客去自怜中,有自幼孤苦的悲哀,有命运乖蹇的慨叹,有时代不安的困惑,郁结着较为深广的社会内容,而不仅仅是别友的苦闷——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未免落入歧路沾巾的儿女之情了。正因为如此,尾联“掩泣空相向”的“空”字,就不仅仅是指友人远去,空余旷野,而且包含着希望之空、人生之空。末句的“风尘何所期”,更是这种前途渺茫、人生无依的心灵呼喊。
     
     这首诗在艺术上相当完美。首先,诗人将对友情的讴歌和对个人身世的慨叹有机地融为一体,抒发了极为真挚的情感,二者显得天衣无缝。其次,诗人借景托情,因情造境,一方面将自己的感情色彩投射到外在景物上,一方面又处处以客观景物启拨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了主观情感客体化与客观景物主体化的有机统一。第三,这首诗又一次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擅长描写寒云夜雪、荒原孤客的长处,体现了冷峻之中含柔情、雄浑之中见细腻的独特风格。清人王士禛说“卢纶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  
    该诗就是一首标准的以起、承、转、合构筑全篇的诗歌。首联是起,点出送别时的环境氛围,严冬故关,衰草遍野,四野苍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 已矣。”第二句的“悲”字奠定了全诗凄凉感伤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路 出寒云外”是写故人渐行渐远。寒云低垂,道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 “人归暮雪时”写作者目送友人良久,一直到了傍晚,从中可见作者与李端 的深厚情谊。这时,天又下起了雪。暮雪霏霏,寒风啸啸,作者顶着风雪, 孤独地踏上归途。颈联是转,作者回忆与友人相识相知的往事,并感叹自 己的身世。“少孤为客早”一句有三层递进的意思,少年丧父,已是人生的 大不幸,而且还漂泊他乡为客,甚至还是少年时就已离乡背井,可见作者 是饱尝人生的艰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的 动荡。在多难的人生里,难得遇上一个知音,所以作者才感到与李端相逢 恨晚。此联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 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都表现出来了。尾联是合,收束全诗。作者忍 不住再次回首,遥望友人远去的方向,但哪里还有友人的踪影。在这样一 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世事难料,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相见。诗人不禁感 慨唏嘘,掩面而泣。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组成一个完整和有序的篇章结构。尤其 是中间两联对仗非常工整,“出”与“归”、“云”与“雪”、“少”与“多”、“早”与 “迟”骈偶精工,洗练概括,但又自然畅达,不露雕琢之痕。诗中的衰草、寒 云、暮雪等景象凄凉悲楚,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 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全诗在阔大苍凉 的背景下,将离别的悲凉、心绪的烦乱和世事的茫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情 景浑然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送李端》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和李端同为“大历十才子”中人,卢纶“数举进士不第”,李端虽于大历五年登进士第,但仕途也坎坷不平。二人交厚,集中均有相互酬唱之作。
 卢纶是河东蒲(今山西永济)人,李端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而诗中所说的 “故关”即今山西阳泉市东的娘子关,李端要出太行回到华北平原的故土去,卢纶客中送客,写了这首送别诗。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诗的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首句点出送别之地,在幽关二州天然分界的太行山中部,这 “故关” 是由并入幽的交通要隘,送客至此,不得不别。时交秋冬,衰草遍野,一片凄凉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而来,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一条山路蜿蜒延伸,消失在寒云之中,它带着故人远去了。路本是无情之物,但眼前这条路由于负有把故人送抵故土的使命,所以也就格外令人关注。用 “出”字来形容,化静为动,也赋予自然物以灵性。“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走远了,空旷的山野间只剩下诗人自己,孤寂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有增无已。这时又下起雪来。“寒夭暮雪深山里” (韩翃 《送客贬五溪》 ),不管是行者,还是留者,将一样孤寂索寞,并把这不寻常的别离记在心中。“暮雪”除状眼前之景外,还告诉读者,送行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非分手不可的地方和时候。则二人相知之深、别离之难可想而知。这一联,字面上虽然纯在写景,但景中寓有深情。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这一联写送走故人后所引起的身世之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少孤”指幼年丧父,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由于少孤,小小年纪便远役他乡,过早地经受人生苦难。“早” 字 《极玄集》 作“惯”,是就 “为客”之久说的,即经常为客。总而言之,大部分岁月是在漂泊困厄中度过的。“多难”除指个人遭遇的种种不幸外,无疑还指天宝末年以来的社会乱离。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苦难。“识君迟”的 “迟”,固然有相识得晚的叙事因素,但也有 “相见恨晚”的感情成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诗人积大半生的人生体验,终于觅到一位挚友,一位知己,是不幸中的一大安慰; 但现在却要分开了。幸乎?不幸乎?这一联,反复咏叹,意切情真。“早”、“迟”配搭,顿挫有致; “少”、“多”借对,摇曳生姿。诗人把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尾联写别后相思。诗人在归途中回忆往事,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泪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望不见了,掩泪相向也是徒然,故着一 “空”字。唯一的希望是相约以后再见。但风尘扰攘,后期难卜,这一线希望怕也难以实现。这样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悲” 字,给人以无穷回味。
 这首五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结构上恪守成法,并无特别之处,但由于真情内充,却能于平易中现出顿挫,淡雅中见出沉郁。“少孤”一联含意精切动人,无愧千古警句,对振起全诗气势起了巨大作用。

《送李端》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客为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作者小传】
 卢纶(? —799),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屡试不第。经宰相荐为阌乡尉,历任密县令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陕府户曹参军、昭应令等职,官至检校户部郎中。生平见《旧唐书·卢简求传》、《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四等。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颇详备。其诗多赠答送别及游宴之作,其写军中生活有盛唐之音,不乏气势,律诗亦洗练明快,王士禛《分甘馀话》卷四称其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今有刘幼棠《卢纶诗集校注》较完备。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一曰严维作,非是。李端,亦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详见后《拜新月》“作者小传”。诗中描写离别时的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沉重的心情。颈联二句为传诵之名句,感叹身世,回忆往事,语言洗练,感情真挚,表达了自己的生活体验。
 【注释】
 ①二句意谓离别之时正当故关到处长满枯草的令人悲哀时节。②二句点明道路遥远,时间是黄昏时,天气是下雪天。
 ③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为客早:很早就客居在外谋生。
 ④多难:指战争频繁,国家多难。识君迟:很迟才结识李端。
 ⑤空:徒然。⑥此句意谓时局纷乱不知何日能再见。风尘:喻战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