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散《审视瑶函》卷三方。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热服。治两眼赤丝虬脉。 退热散 《山东中医杂志》1992,2:18【组方药物】 金银花30克 连翘12克 柴胡15克 黄芩12克 板蓝根30克 羌活 知母 槟榔 薄荷 荆芥穗各9克 甘草6克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水煎服,1日2剂。小儿、老人用量酌减。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邪。 【适应病证】 外感发热。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头痛咳嗽,咽痛红肿,口干口渴,微汗或无汗,全身酸痛,舌苔薄黄或薄白,舌边尖红或舌淡红,脉弦数或浮数。 【加减应用】 素体脾胃虚弱,恶心纳呆者,加茯苓、陈皮、半夏;咳嗽咽痛者,加桔梗、、炒杏仁、山豆根;口渴,加麦冬。 【临床验证】 以本方治疗外感发热80例,痊愈48例,占60%,显效24例,占30%,无效8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方义分析】 本方为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方剂。方中金银花寒而不遏,既善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伍以连翘之辛寒,协金银花透热达邪;板蓝根、黄芩清热解毒;知母泻火生津;柴胡疏解清热;薄荷轻清凉散;羌活、荆芥穗均为辛温之品,配伍方中,可借其宣散之力,加强全方发汗退热之功,含“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意,又因其与群队寒凉之品相配,所占比例较小,故无助热伤津之弊;更用槟榔行气破滞,通行中下二焦,俾便通以泄热,气行以邪出;甘草调和诸药。众药相合,共奏清解热毒,发散外邪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