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二2388名上下。闽语。广东潮州〖 〗。十个~。   进退 进退前进与后退。《周易·系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拳家把较艺双方为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距离而进行的游移变换叫进退,也叫进进退退。 ☚ 进逼 活桩 ☛ 进退 进退用进笔与用退笔在发展文意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文章反映事物,从开篇到终篇,均在推进发展之中。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一个完整的意思是由句到段,由段到层完成的。但在文意推进的总过程中,有时却“用退法以进之”。以退为进,是由于“一篇中有一篇之进不得处,一段中有一段之进不得处”。在不能进的情况下用退笔,退为了进,退和进对立而又统一。 以退为进的方法很多。最常见者是在进不得处“故为勒住” (即故作顿),“勒住”为了退,退为了进。另外是在进不得处以反笔佐助顺笔,用逆接代替顺接,使文意转折,波澜层起。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说到此理已尽,似难再说,拙笔至此技穷矣。巧人一转三弯便又另起一番境界”,“折则有回环反复之致焉,……其往复、合离、抑扬、高下之致,较之平叙无波者自然意味不同也。”这不仅说明反笔、逆接,对文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作品的布局结构,也有显著影响。 文意的推进并不一定篇篇都应先退而后进,但以退为进,始有波澜变化,抑扬曲折之致,并在文意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力度。何处该退,何处该进,取决于何意该进。只有明确目的,作品在什么地方、什么内容上用退笔,以及如何进,进到何种地步,必须心中有数,掌握好分寸。 ☚ 留进 点面 ☛ 进退jìn tuì一、升降,任免(1)。《送李愿归盘谷序》:坐于庙朝,进退百官。——他坐在朝堂上,任免百官。 二、出入(1)。《梓人传》: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照着图样的尺寸建造大厦,没有什么出入。 三、去留,处境(1)。《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我的去留,确定是很狼狈。 进退前进和后退。苏轼《教战守策》:“教之以~坐作之方。”偏指“进”。《孔雀东南飞》:“入门上家堂,~无颜仪。” 言行合适 言行合适言行合礼制:雅饬 思想言行谨严合礼:饬修 言行符合人的心意:顺耳悦目 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恰如其分 恰如其份 适如其分 无过不及 言语行动恰如其分:进退 言行得当,恰如其分:得体 说话、写文章经过斟酌,恰如其分:称量而出 遵循中庸之道,言行不偏不倚:从容中道 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允执厥中允执其中 言行合理,没有错误:无可非议 言行切实可行:坐言起行 说话、做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到好处 写诗文或做事恰到好处:初写黄庭 初写兰亭 黄庭初拓 言行敬慎合乎中庸之道:谨庸 言行方正,合乎规范:方言矩行 ☚ 各种言行 言行失当 ☛
进退 进退进止 行止 前却 趋舍 屈伸 赢缩 盈缩 共同进退:旅进旅退 盘旋进退:般辟 盘辟 磐辟 增减,伸屈,进退:赢绌 前进、后退都很方便:进退自如 可进可退 进退从容不费力:进退裕如 前进和后退有规律:进退有常 走路时忽进忽退:跮踱 进退均无所凭依:进退无依 窥伺观望,进退无定:首鼠 进退行止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流行坎止 坎止流行 坎行流止 乘流坎止 进退不定的样子:逡巡 欲进又退的样子:趄趄 (前进或后退:进退)
另见:犹豫 ☚ 进退 后退 ☛
☚ 行进的程度 进退 ☛
犹豫 犹豫豫(贰豫;狐疑犹豫) 迟(迟疑;迟豫;迟回) 疑(疑迟;持疑;沉疑) 誉 需 夷由 夷犹 犹夷犹与 持迟 进退 因循 虚徐 沉吟 回惑 蹰踌 踟蹰 蹴躇 逡巡 嘀咕 依违 游移迟疑:游疑 徘徊,犹豫:迍 环旋 徘徊观望,拿不定主意:游移不定 游移不决 停留迟疑:驻疑 犹豫不定:转侧 徘徊观望,犹豫不定:仿徨四顾 一再犹豫,不能决定下来:委决不下 犹疑的样子:誉誉 就就 胆怯犹豫的样子:期期艾艾 (迟疑不决:犹豫)
另见:顾虑 徘徊 不肯定 决定 ☚ 犹豫 犹豫不决 ☛ 进退進退jìn tuì前进与退却。 ❶借喻为医师的升级、降级。《周礼·天官》:“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进退之。” ❷借喻病情的加重、减轻。《医门棒喝》:“盖望者,望面色之明晦,舌苔之有无,以辨病邪之轻重进退也。” ❸药物剂量的增减。《本草纲目 ·序例》:“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不必泥法。” ❹借指发热的高、低。《备急千金要方·伤寒》:“治小儿肉中久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大黄汤方。” ❺诊脉时用力的重轻。《备急千金要方·平脉》:“随人强弱肥瘦,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 ❻偏于“进”。进展。指疾病好转。《续名医类案·误补益疾》:“姑用补中益气,尝之毫无进退。” ❼借喻饮食的增减,且偏于减少。《圣济总录》:“治脾胃久弱……哕逆恶心,饮食进退,气道不匀,服之思食,调中丸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