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针灸治法
近视,是看近清楚看远模糊的一种屈光不正,多在青少年发病。又称近视眼,古称“能近怯远症”。可由于眼球前后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或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所致。多因禀赋不足,加之久视伤血,目失所养而发病。一般可戴凹透镜矫正。针灸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提高视力显著,屈光度多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少数患者视力可恢复正常,但远期疗效往往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青少年学习紧张,或使用目力不当,从而不能保护视力有关。
通治法 从活血通络和调光明目为主。常选睛明、攒竹、球后、鱼腰、阳白、太阳、承泣、翳明、风池、合谷和足三里、光明等穴,每次2~3穴。用毫针行平针手法,留针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16次为一疗程。耳穴埋针或压丸也有一定效果。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肝肾阳虚 兼见视物昏花,失眠健忘,腰痠膝软,舌红脉细等。治宜滋补肝肾和益气明目,选眼区穴配合足厥阳、足少阴经穴和背俞穴,如睛明、攒竹、承泣、肝俞、肾俞、太冲、太溪、涌泉等。用毫针行补法,非眼区穴可配合灸法。
脾胃虚弱 兼见脘痞纳呆,腹胀便溏,面黄神疲,舌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健脾理气和通络明目。选眼区穴配合背俞、足太阳和足阳明等经穴,如承泣、四白、太阳、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用毫针行补法,非眼区穴可针灸兼施。
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或辊针,在后颈部、腰骶部、眼区、肝经皮部和肾经皮部等处,或用皮肤针扣刺拈竹、阳白、风池、合谷、光明等穴区。以中等强度施行叩刺或滚刺,直到表皮充血或有轻度出血点为止,每日或隔日一次,12~16次为一疗程,间歇7~10日可继续治疗。如将梅花针连接电针机通以脉冲电流,刺激眼区腧穴,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以轻微麻刺感为宜,每次5~10分钟。
耳夹法 用特制耳夹(可用耳针改制,也可用回形针或硬钢丝制成)夹在耳穴目穴上,给以压迫刺激,留置4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45次为一疗程。如用电动小马达连接耳夹给以震动和弱电流刺激,效果更佳。
腧穴指针法 即用手指点按或揉推眼区的某些穴位,如太阳、阳白、瞳子髎、丝竹空、鱼腰、攒竹、四白和印堂等;亦可同时配合目窗、百会、承光、风池、曲池或合谷等。每次6~8穴,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治疗2~3次,10~12次为一疗程。在治疗同时,病人应做闭眼、转眼和望远等动作以配合之。
腧穴注射法 选球后穴注射10%胎盘组织液2ml,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ml,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