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程防御系统jincheng fangyu xitongshort-range defense system
用以在近程范围内抗击敌人进攻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武器装备组成的作战整体。它也具有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能力。
近程防御系统由各种工程障碍、爆破器材、武器、情报通信设备以及作战保障器材等组成。可分为地域(要地)防御和野战阵地防御。
一般来说,近程防御系统在所防御的地域前沿几百米到几千米,空中高度在几千米以内,能有效地阻挡住敌人的进攻。要求守则固若金汤,攻则势如破竹,粉碎敌人的进攻,取得战役的胜利。
近程防御系统自古有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诸侯国都筑长城,设烽火台,使用刀枪剑戟和弓箭等武器以抵御外民族入侵;城池防卫则筑城墙、设护城河和各种武器等以防备敌人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在法国西北部设诺曼底防线,在英吉利海峡有水中障碍物和水雷,岸上有各种武器和侦察指挥设施,以抗击盟军从海上登陆和空降兵着陆。盟军依靠优势兵力,利用恶劣气候,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在1948年的沈辽战役中,蒋介石为解救锦州之危,从华北和山东战场抽调7个师,连同锦州原有国民党军共11个师,向塔山地区进攻。据守该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两个纵队对进犯之敌开展顽强的阻击,完全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保障了主力取得全歼锦州敌军的重大胜利。1973年末,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设防,以运河水域为屏障,在水域内敷设汽油管网欲造火海,岸边设电网和雷区、暗哨以及各种武器、观察通信指挥设施,防御埃及军队从水上和空中的进攻。经过埃军的偷袭,终于突破防线,使以军后撤数千米。
由于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美、俄、北约集团的军事理论和作战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军的“空地一体”的立体战、北约集团的“纵深打击”和俄军的“大纵深立体战”都强调实施广泛机动和对战役的全纵深进行立体打击,使对方整个战役纵深的目标都可能同时遭到空中和地面的打击。所以近程防御系统的设置必须能够经受住这种打击,要建立地下作战工程设施,建立能实施反冲击的防空、压制和反坦克火力体系,以及高效侦察指挥体系,还要建立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等多种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