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四川近代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三条渠道从两方面引进建立起来。随着近代产业兴办,带来近代工业生产技术。1877年创办的四川机器局是四川近代工业的肇始。19世纪头10年在重庆、成都、万县、泸州、宜宾、南充等近30个地区相继开办火柴、面粉、纺织、缫丝、造纸、印刷、玻璃、电力、机械、采矿等近代企业六七十家,其生产技术大多从西方引进。农业引进国外优良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技术,棉花和果树品种引进较多,收效较好。1904年,四川首次种植美棉。1904年~1910年,美国传教士输入苹果种子,在巴塘、昌都实生繁殖推广,是四川栽种西洋苹果之始。近代基础自然科学首先在地学、生物学领域引入四川。1872年,德国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及以后的匈、俄、法、美、荷、日等国学者相继入川进行矿产资源和地质调查。1914年,第一位考察四川矿产的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到会理考察。以后四川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方面不断有重大发现。四川近代水文观测始于1891年重庆海关的雨量观测和次年的长江水位观测。四川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从19世纪中叶开始。1869年法国学者大卫 (ArmandDavid) 考察宝兴植物。此后,美、俄、英等外国学者又多次对四川植物进行野外考察和采集标本。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伊始即设置植物分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