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教育jindai riben de jiaoyu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日本教育。1868年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教育方面,1872年颁布了《学制令》,确立了以文部省统一领导学校教育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日本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此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公布了《教育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和《帝国大学令》以及《教育敕语》等,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双轨学制:初等教育阶段分为六年制的普通科和二年制的高等科,均属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分为男、女寻常中学;男、女师范学校和实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仿效法、德开办了东京、京都、东北、九洲、北海道等几所帝国大学,实行学院制,帝国大学由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分构成,大学院侧重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则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分设文、法、理、工、医等专业。日本近代普及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据统计,在1873年其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28%,到1878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41.2%,仅用5年时间使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都增加了1倍。1900年颁布《小学校修改令》,确定实施四年的义务教育制,进一步推动了普及小学教育。例如1902年初小入学率已达到90%,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1907年日本又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为6年,到1920年时适龄儿童入学率则达99%。日本近代教育的兴起为其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