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近代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近代文学

024 近代文学

从1840年到1919年,兼跨清代和民国两个历史朝代,习惯上称为近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即近代文学。它以反帝爱国为主调,以宣扬新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为重要内容,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是由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过渡阶段。近代初期,龚自珍、魏源提倡经世的实学,以今文经学评议时政,开创了注重现实、关心政治的近代文学新风气;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更成为对外开放的先声。龚、魏及林则徐、张际亮、贝青乔、张维屏、陆嵩、朱琦等一大批爱国士大夫,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写下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患意识、反抗外敌入侵的爱国诗文。林昌彝的《射鹰(谐射英)楼诗话》着意收录这类作品,成为一部别具特色的诗论著作。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起义的有力冲击,对文学通俗化起了推动作用。金和以其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反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成为晚清诗坛的名家。随着洋务运动、改良主义的兴起,批判旧学(传统的封建文化)、宣扬新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为一时风尚,报刊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流行,给诗文创作尤其是政论散文的创作以有力的推动,宏篇巨制、恺切恣肆、充满感情的“报章体”论文迅速成熟,对晚清的政局和思想界发生了深刻影响。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黎庶昌以及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都对文体革新作出一定贡献。正统文派,如近代初期兴起的“宋诗派”、“同光体”,以及号称中兴的 “桐城派”,清末的“汉魏六朝派”、“晚唐派”等,尽管有个别可读之作,但因脱离现实、追求形式、恪守传统,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即或喧闹一时,也阻止不了进步文学的潮流。戊戌变法前后相继兴起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便顺应了文坛变革的趋势。在清末改良主义文学革命运动中,“诗界革命”成就最高,著名诗人黄遵宪以其获“诗史”和“新世界诗”之誉的创作实绩,成为这一运动的鲜明旗帜。“文界革命”促成了半文半白、热情流畅的“新文体”的产生,向白话文靠近了一步。“小说界革命”影响最大,但过于强调社会政治功用,创作成绩未符所期,但对小说创作的繁荣、传统文学观念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承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近代长篇小说创作更趋繁盛,形成“侠义小说”、“狭邪小说”、“公案小说”、“言情小说”、“黑幕小说”、“侦探小说”等许多品类,特别是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代表的“谴责小说”,不仅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审美要求的变化,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新的开拓。辛亥革命前后,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论战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派诗文创作,慷慨淋漓,充满激情,而且宣扬反帝救国、民主共和等先进思想,取得较高成就。秋瑾、章太炎、邹容、柳亚子、于右任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在近代,翻译事业勃兴,输入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为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变和文学创作的革新提供了借鉴和动力。19世纪末兴起的白话文运动,更直接为 “五四”文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 清代文学   现代文学 ☛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

鸦片战争(1840)至五四运动(1919)前夕的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这一时期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入,封建社会的崩溃,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从而打破了陈腐的面貌,出现了进步的文学新潮流。这个时期,作家众多,流派竞起,文学呈现繁荣复杂的景象。其中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他们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写出不少富于时代色彩的诗文作品。后来,冯桂芬、王韬提出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使古文社会化、通俗化,而具有划时代意义。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更是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近代文学的成就在于它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主流,它的反映现实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方法。它的语文合一,走向通俗化的探索和努力,为五四时代新文学运动准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

☚ 近代小说   龚自珍 ☛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称近代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为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诞生了,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也有所发展和变化。
19世纪中叶前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主张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进步潮流。龚自珍、魏源等开风气之先。龚自珍主张批判清王朝的腐朽现状,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他的诗文发抒感慨,纵横议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所写的诗今存600余首,著名的 《己亥杂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意义。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他强调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其诗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歌风格遒劲,不拘一格,散文以议论见长,颇多针砭时弊之作。另有林则徐、张际亮、张维屏、贝青乔、冯桂芬、王韬等,都有许多富于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的诗文作品。冯桂芬的 《校邠庐抗议》和王韬的 《弢园文录外编》 开近代新体政论散文之先,使文章社会化、通俗化,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出现的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提倡 “文以纪实”,“朴实明晓”,主张社会实用。他们的诗文充满革命理想和雄图大志,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传统诗文这时也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宋诗运动以模拟宋诗为贵,最先由程恩泽、祁嶲藻、曾国藩倡导,重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中兴以梅曾亮的古文为标志,曾国藩则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 《施公案》 一类的侠义小说、《品花宝鉴》 一类的狭邪小说及 《荡寇志》、《儿女英雄传》 一类的具有反动倾向的小说等,古典小说开始走向衰落。
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文学上,一些作家自觉地使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梁启超首先提出 “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 的口号,主张革新诗歌与小说,以适应资产阶级改良现实政治的需要,反映了人们对新思想、新文化的要求,对于 “新派诗” 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小说地位的提高和创作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散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以后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黄遵宪是 “诗界革命”的最早的实践者和旗帜,他一生诗作多达千余首,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多写新事物、新文化,反映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 “诗史” 之称。康有为也是改良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写有不少反映重大时事和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诗篇,散文打破传统古文的程式,自由抒写,淋漓尽致,开梁启超 “新文体” 之先路。另有谭嗣同、夏曾佑等重要作家,曾试作 “新诗”,写新体散文,表现出大胆的革新、创造精神。严复和林纾,则在翻译方面,引进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小说,扩大了当时的眼界,影响广泛。这时的传统诗文亦在继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是“同光体” 诗派,论诗主张打破唐宋界限,艺术上模仿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同时还出现了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拟古的汉魏六朝诗派,以谭献、王鹏运、朱孝臧、况周颐为代表的 “常州词派” 等,词学的整理研究也以此时为盛。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许多谴责现实黑暗的所谓 “谴责小说”,著名者如李伯元的 《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和刘鹗的《老残游记》 等。从19世纪中叶逐渐流行的 “京剧”,这时进入独立发展时期,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重要剧种。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阶段,重要的民主革命作家有章炳麟、秋瑾、邹容、陈天华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富有革命理想和爱国热忱,其诗文感情激昂,富有战斗性,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重要工具。如章炳麟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秋瑾的《宝刀歌》、邹容的 《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 等。这一时期,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还出现了近代第一个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意识的文学团体——南社。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高旭、马居武、周实等人的诗,歌颂民族民主革命,直抒革命怀抱,热情奔放。后期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革命派作家开始分化,有的人转入颓唐悲观,如南社作家苏曼殊等。而王国维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出现,则代表着另一种思潮。王氏在《人间词话》 中提出的 “境界” 说,接触到文学艺术上一些根本理论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的小说创作,曾朴的 《孽海花》 成就较高,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较其他谴责小说深刻,结构上很有特色。这时期 “鸳鸯蝴蝶派” 小说和大批 “黑幕小说” 的出现,则代表了小说创作的消极、落后倾向。

☚ 清代文学   现代文学 ☛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史称近代。这段历史所产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第一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转变的开始,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近代改良主义先驱人物龚自珍是这个时期首开风气的人物,其诗文大胆抨击现实的黑暗与腐朽,热情歌颂理想和个性解放,强烈抒发改革政治抵抗外国侵略的要求与愿望,表现出新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与龚自珍同时,也是改良主义先驱人物的魏源、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写下了许多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诗篇。稍后,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毅然冲出古文辞圈子,用散文议论时政,报告时事,使散文走上社会化道路,开近代政论文、报告文学先例。还有一些作家,如诗人张际亮,张维屏,政治上虽不属于改良派,也在作品中反对外国侵略,同情人民疾苦,表现了爱国主义立场。与此同时,传统诗文则出现了程恩泽、何绍基、郑珍等所提倡的“宋诗运动”和梅曾亮、曾国藩等所代表的“桐城派”古文的“中兴”。传统小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陡然衰落,除了《三侠五义》等少数作品外,许多狭邪小说和侠义小说充满封建糟粕,有的作品如《荡寇志》,还表现出明显反动政治倾向。新、旧两类文学的鲜明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整个近代文学结束,戊戌变法前后为第二期。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生、发展和衰落的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出于政治维新运动的需要,相继发起“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文学改良运动,要求革新文学为改良政治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诗歌方面,“诗界革命”为诗歌革新提供了一些新经验,产生了一批意境新鲜、形式多变的新诗歌,主要诗人有黄遵宪、丘逢甲、谭嗣同等,尤以黄遵宪成就为高,影响为大。散文方面,梁启超等以 “文界革命”相号召,对桐城派古文、骈文等旧体散文大加挞伐,并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采摘西学,熔铸中外,创造了一种自由抒写、见解新颖大胆、语言半文半白的“新文体”,又称“报章体”。小说方面,“小说界革命”的号召和小说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小说的革新,出现了大量“新小说”和翻译小说,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即在这时出现。与此相对立,传统诗文的余波也未平息,出现了继承“宋诗运动”,以陈三立、陈衍为代表的“同光体”,还有其他拟古诗派,如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中晚唐诗派”。词则有“常州派”的发展,主要代表作家为朱孝臧。“桐城派”,古文虽为改良派所唾弃,也出现了徐庶昌、吴汝纶等新作家。辛亥革命前后为第三期。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以诗文、小说为武器,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在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秋瑾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成立的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这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创作了许多宣扬民族气节,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文作品。革命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旧文学,但它尚未被打垮,“同光体”诗人依然活跃一时,鸳鸯蝴蝶派小说、黑幕小说、侠义小说十分盛行,前期改良派人物如严复、林纾等,也与遗老们合流,一起反对革命文学。近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明显过渡状态,但它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它的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基本主题,它的突破旧形式、语义合一、走向通俗化、社会化的探索和努力,不仅为“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准备了条件,而且为“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 常州词派   龚自珍 ☛
000062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