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近代散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近代散文

近代散文jindai sanwen

19世纪中叶至“五四”前夕的散文创作。此期清王朝日趋衰落,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同时,一批批爱国志士力图变法革新,以挽救民族危亡。近代散文的发展与近代社会变革历程密不可分。一方面,统治旧文坛数百年的桐城派古文在这一时期仍有强大势力,出现“中兴”局面,与之并行的还有扬州派骈文,其共同趋向是仿古;另一方面,要求文章反映时代精神、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体散文的潮流势不可当,直至“五四”引起古文的彻底革命。
桐城派古文发展到清末已成强弩之末,它所固守的“义法”使得该派散文多内容空疏肤浅,形式陈旧。到这一时期,曾国藩等人力挽其颓势,努力“中兴”。其代表作家先有梅曾亮,他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于国时”,但他的因时非因改良之时,而是主张载封建之道,维护旧有统治,所以他作的文章仍缺乏现实内容。他在文字上很用功夫,不为浮词剩语,具有清淡简朴的特点。其后,曾国藩及其门生幕僚大肆鼓吹桐城派古文,一时声势颇大。曾国藩作《欧阳生文集序》,叙述桐城派的源流和众多作者,他编《经史百家杂钞》,补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扩大了桐城派古文学习的源流。他借桐城派“私立门户”,开创了与桐城派同源而异流的“湘乡派”。其古文主张虽固守“载道”,但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又加上“经济”一条,所谓“经济”之说,是强调文章的应时实用,对桐城派古文脱离实际、追求清闲的颓风有所纠正,有一定进步意义。这一时期古文作者还有吴敏树,他不屈于曾国藩翼下,也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实际上他的创作深受桐城派影响,只在语言形式上用功,缺乏现实内容。
以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王韬为代表的一批资产阶级先驱代表不满古文现状,他们倡导文学与现实政治社会相结合,为改良社会服务。龚自珍的政论文与现实联系紧密,引古喻今,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的寓言式的小品文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在艺术上不事模拟,具有独特风格。魏源思想近于龚自珍,编有《皇朝经世文编》,采集言学、言治等经世之文。其文朴实晓畅、条理明晰。冯桂芬和王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他们明确提出抛弃桐城派古文,开辟了新体政论散文的道路。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工作者,他的《弢园文录外编》将自己所见所闻用通畅明白的文字表达出来,他主张报章日用散文应社会化、通俗化,这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等发布的《戒浮文巧言谕》,更是彻底抛弃了桐城派古文,提出了文章革命的明确主张。改良主义的先驱们和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动摇了桐城派古文的正宗地位,为新体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前后,出现了大量宣传改良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报刊杂志,如《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这些报刊上发表的散文汇成了新体散文的巨大洪流。其代表作家是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梁启超首先倡导“文界革命”,他大胆地从古文束缚下解放出来,尝试过“语文合一”,注意文体的通俗化,他创造的新民体散文代表了这一时期新体散文的最高成就。《少年中国说》是他的代表作,充满了爱国热情,语句自由奔放,与刻板空洞的桐城古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散文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近代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出于宣传革命思想的需要,都努力使古文通俗化,如邹容、陈天华、秋瑾等人都做过一些尝试。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都是用白话文写作的,秋瑾也用白话文发表过宣言。
总之,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倡导、努力下,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以通俗化为形式的新体散文一步步向前发展,最终迎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

☚ 近代词   近代戏剧 ☛
近代散文

近代散文

主要指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前后至“五四”前夕的古文。这一时期虽然仍以桐城派为正宗,但随着时代的巨变,新思想、新潮流、新的政治力量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散文潮流。桐城派古文奉唐宋八家古文为正宗,而受八股文的影响,已成为数百年不变之局。但是随着时代危机的日益严重,现实需要的却是各式各样的实际有用的经世之文,从而出现了古文的新趋向。鸦片战争前后,进步的古文即散文为这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服务。有不少作家,如冯桂芬和王韬,明白提出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他们都是早期改良主义者。其时,又有太平天国散文。根据洪秀全的指示,彻底抛弃桐城派古文,提出文章革新。曾国藩在太平军革命起事前在京师作官,以他的门生幕僚为声势,先后相承,转相授受,使桐城派古文形成一个中兴时代。首先打破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局面,促进晚清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力量是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是改良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思想解放,直抒己见,富于想象和瑰丽之词,打破了传统古文的程式定局。梁启超、谭嗣同等在思想上也都冲决一切罗网,寻求新的道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由于宣传的需要,文体趋向通俗化。随着日益变化的革命形势,各种流派的古文都是行不通的,通俗文更受到欢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通俗化为形式的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终于过渡到“大众化”的白话文,代替了语、文分离的传统古文的长期统治。

☚ 近代词   近代戏剧 ☛
000037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