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近代中国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近代中国教育

010 近代中国教育

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封建教育的空疏无用。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主张 “更法”和“师夷长技以制夷”,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教育,以求强国御侮。太平天国时对封建文化教育曾进行过改革的尝试,但没有成功。进入60年代,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但尚未形成学校系统。教学内容除四书、五经等旧学外,主要是西文与西艺。1862年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学堂。在此基础上,洋务派又办留学教育。1872年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批准,由容闳带领幼童赴美。这是中国近代派遣到外国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后于1876、1877年派遣学生到德、英、法等国学习。洋务教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甲午战争的失利,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1898年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了维新运动。他们批判洋务教育是“盗西法之虚声,沿中土之实弊”,培养的人也只能是“上之可以为洋行买办,下之可以为通事西奴”。他们用“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政本艺末”的思想否定“中体西用”。强调中国急需的是政才,应学习西方,首建政治学院,培养政才,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他们提出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主张,并在“百日维新”中付诸实践:(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2) 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3)筹办高、中、小各级学堂。(4)筹设铁路、矿务、农务、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5)建立新的译书局、编译学堂,编译外国书籍。(6)改时务报为官办,鼓励自由创立报馆、学会。(7)派人出国游学。这些改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虽然变法失败后,仅京师大学堂幸存,但这次改革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对以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时势,实行 “新政”,对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包括兴办新式学堂,颁行新的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但未及实行,又在1903年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加拟定,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在全国推广实行。并于1905—1906年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机构,保证其推行。1905年8月,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告废除。学制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兴学与留学事业的发展,在留学生中产生了一代资产阶级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揭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忠君、法古的奴隶教育,大力宣扬培养独立人格,贵我通今的革命教育。他们创立中国教育会,开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大通师范学堂等学校,培养反清革命人才。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开始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发布了教育改革令,主要有《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接着于1912年9月2日颁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并于1912年制定了新的学校系统《学校系统令》。1913年陆续公布各种学校令,总合成《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与癸卯学制不同,取消了贵胄学堂,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缩短了年限,规定初小为义务教育。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先天软弱,使革命出现了反复,在教育领域内,北洋军阀又掀起了复古主义逆流,但很快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受到批判。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反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旧教育,大声疾呼建立以科学与民主为中心的新教育。使中国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曙光。

☚ 明及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   现当代中国教育 ☛
000045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