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近代中国戏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近代中国戏曲 006 近代中国戏曲清代乾隆年间,杂剧、传奇和主要的戏曲声腔——昆腔均开始衰落; 各种地方戏曲则代之而起并日渐繁荣。戏曲唱腔亦有“花部”和“雅部”之分。李斗《扬州画舫录》:“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昆曲演唱于郡城,称为堂戏;而称为花部或乱弹的各种地方戏曲,以其腔调、乐器、色艺的不同特点,经过广大艺人辛勤培育,剧目日渐增多,表演艺术愈益提高,受到群众喜爱,便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京剧和其他各地方剧种。以声腔系统划分,除昆腔外尚有三大声腔: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梆子戏,属梆子腔系统:江西、四川、湖南、福建、浙江等省的高腔戏,属高腔系统;湖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皮黄戏,属皮黄系统。焦循 (1763—1820)《花部农谭》从音调、曲文、内容三方面将昆曲与花部作了比较,认为花部有音调慷慨、通俗易懂、内容动人等优长。地方剧种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它流行全国,为影响最大的剧种。流行于四川和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是由昆腔、高腔、乱弹等剧种和民间小戏“灯戏”等发展而来的川剧。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粤剧,流行于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东南亚、美洲华侨区也有演出。汉剧流行于湖北及相邻省区,旧名楚调、汉调,辛亥革命后改称汉剧。湘剧流行于湖南各地。豫剧流行于京、津、华北和东北各省。由清末至民国,在各种民间歌舞和曲艺基础上产生的民间小戏也很兴盛繁荣。这些地方戏曲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如湖南、湖北的花鼓戏,四川、云南的花灯戏,江西的采茶戏,安徽的黄梅戏,河北与东北的蹦蹦戏等。 ☚ 古代中国戏曲 现代中国戏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