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021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贸易条约,控制和垄断了中国近代贸易。中国近代贸易具有半殖民地性质。主要表现在: (1)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权的丧失。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海关税率需经双方议定”。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1844年的《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并扩大了英国在中国的协定关税权,还获得派兵船在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等特权。随后英、法提出主要进口货税率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我国各地海关相继为各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英人李泰国、赫德先后任海关总税务司。到1902年外国进口关税平均实征3.2%左右,是世界罕见的最低税率。(2)洋行垄断。外国在华洋行垄断了中国的进口。不仅进口货物全部由洋行经营,而且所有进出口结算、信贷、保险和航运,都由外商经办。外国银行掌握了全部外汇,并决定汇率。中国的出口,也操纵在洋行手中。所谓出口,只不过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并非运销国外。洋行通过雇佣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建立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进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洋行与中国的封建、官僚买办相勾结,从而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近代贸易。(3)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进口商品以消费品、奢侈品为主,出口商品以重要原料为主。从进口商品结构看,1885年前,鸦片一直占第一位。随后纺织品、煤油、烟叶、食品罐头、化妆品等占总数的70—90%。与发展我国工业有关的进口项目则很少。从1873年始,中国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未超过进口总额的10%,而大多又是用于装配轻工业的。从出口结构看,主要是蚕丝、茶、大豆、花生、猪鬃、钨砂、锡等。都是帝国主义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这种进出口商品结构,充分显示了殖民地贸易的特点。一度曾演成中国出口棉花,进口棉纱、布;出口铁矿石,进口钢铁的格局。(4)贸易不等价交换与严重的长期入超。自19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丧失了价格的主动权。所有进出口商品价格都决定于国际市场或国际协定。而与国内生产成本无关。帝国主义竭力压低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抬高工业品销售价格,扩大价格的剪刀差,使中国在国际交换中遭受长期的、巨大的损失。由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贸易入超。引起金银大量外流和财政经济困难,加速工农业破产和民族资本主义出口能力的萎缩,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清鸦片战争前的对外贸易   现代中国对外贸易 ☛
000009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5:32